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中国地理 > (10分)【环境保护】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0分)(1)甲、乙、丙、丁所示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环境保护】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甲、乙、丙、丁所示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4分)
(2)扼要回答乙类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3分)
(3)简述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3分)
答案
(l)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危害(4分)(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3分)(3)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环境保护】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0分)(1)甲、乙、丙、丁所示的】;主要考察你对中国地理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07年9月8日,中国***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共同关心的话题。请回答下面问题。(8分)
(1)为什么要提倡发展低碳经济?
(2)您愿意从身边什么小事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5-6月,瑞安中学东边的河道蓝藻大量增多,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降水量增加B.污染物增加C.气温升高D.河水流动速度变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图

材料二: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材料三: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究其原因是: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停并转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节能治污力度;绝大多数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加节能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什么现象?(3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为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6分)
(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我国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入秋以来,珠江三角洲连续出现咸潮。咸潮发生后,国家防总和水利部会同珠江上游贵州、广西两省区,制订了珠江应急调水方案,以确保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2010年1月17日,天生桥水库以每秒560立方米的流量开始放水。2010年1月初,珠江三角洲再次出现特大咸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A.过度抽取地下水地区B.沿海地势低平地区
C.河流入海口地区D.多台风的地区
小题2:2010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以下描述中,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多用河水作为城市水源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②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是: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小题2: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和谐的人地伙伴论思想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小题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A.公众的接受和参与B.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
C.禁止利用野生动植物D.科学技术解决污染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