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 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小题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小题1:西北干旱地区的人类活动主要在有水源的绿洲地区。所以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选择D项。
小题2: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选择B项。
核心考点
试题【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主要考察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_。写出体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呈现东西差异的地理事物: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4分)
(2)汉代以来,A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________(选择填空)(1分)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迁移
C.游牧式的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wwm
(3)图中A—D四地中位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的是__________。(1分)
(4)根据图示信息,写出图示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治理对策。(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问题:

小题1: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小题2: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D.过渡放牧
小题2: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小题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裸岩D.次生盐渍化
小题4: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
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小题2:关于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小题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中国荒漠化面积约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材料二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契丹族在这里建立政权后,掳掠汉民和渤海国民前来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着契丹族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朝时期,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草原开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
(1)据材料一回答: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比重高于世界平均状况的原因?(4分)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有何启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