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社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4~15题。  小题1:节约型的社会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社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4~15题。  
小题1:节约型的社会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小题2: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
A.广开就业门路,加速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C.发展资源产业,补偿资源消耗
D.强化国情认识,合理利用土地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途径。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核心考点
试题【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社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4~15题。  小题1:节约型的社会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主要考察你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该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C代表          系统,D代表
人的管理调控。
(2)在复合系统中,C持续发展是        ,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B持续发展是        _,它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        _生产和适度消费。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请将下列原则与相关内容连线搭配:
公平性原则           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共同性原则           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阶段性原则           各国协调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的是1992年的《21世纪议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1%,读图,完成18-19题。

小题1:关于我国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最大
B.从2006年到2010年,我国工业产值持续增加
C.图示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一直上升
D.从2007年到2010年,我国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小题2:能够促使我国工业产值可持续增长的途径是
A.扩大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比重
B.加大科技投人,提高工业生产效益
C.积极开发新的矿产资源
D.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有明确的边界
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小题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雨热同期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四季分明
D.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 “七个省级行政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表”,回答24~25题。

内蒙古
西藏
新疆
青海
四川
甘肃
云南
其他
所占比例
20%
20%
15%
9%
6%
5%
4%
21%
 
小题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小题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