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核心考点
试题【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主要考察你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经济高增长
②发展清洁生产
③倡导循环经济
④减少资源开发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B.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
C.许多街边小摊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
D.居民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C.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在相同水平 |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A.1985~1990年 | B.1995~2000年 |
C.1990~1995年 | D.2000~2005年 |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小题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
A.原料产地 | B.消费市场 | C.动力基地 | D.科技发达地区 |
A.酸雨 | B.扬尘 | C.大气变暖 | D.臭氧层空洞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影响 |
最新试题
-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血气方刚( )(2)下车伊( )始(3)堕(
- 2如图所示,一小孩用向右80N的水平力推重为20ON的木箱,木箱不动;当小孩用向右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恰好能被推动
- 3He needs ______ his room.[ ]A. to clean B. cleani
- 4 材料一 浙江民营企业多年来一直担当着突破中国行业准入“壁垒”的探路者角色。近年来,浙江的民间资本如潮水般涌向电力、路桥
- 5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x·x=xB.(x)=xC.x÷x=xD.(-2xy)=16xy
- 6小孩都怕响雷,当看到闪光后立即用手捂着耳朵,这是在______减弱声,同时也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_____
- 7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15分)(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
- 8____ from his appearance, he must be from the north.A.Judgin
- 9—Would you like _____ shopping with me? —Yes, I"d love to.A.
- 10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为盆地的是( )A.AB.BC.CD.D
热门考点
-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淀粉与氯化氢B.钢与浓硫酸C.纯碱与汽油D.胆矾与液氯
- 2一辆长为0.6m的电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的一组照片.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
- 3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现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变大,达到新的平衡后( )A.气体的密度变大B
- 4【题文】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 5如图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①
- 6(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1)早期殖民国家:A.葡萄牙 B.英国
- 7如图所示是小悦同学的一幅写生画,在仔细观察后,请你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释。(1)问题1:___________
- 8We have planted many trees in order to ____wind and sand in
- 9方程的一个解是[ ]A.B.C.D.
- 10—Mary was heard just now. What happened?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