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题1: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 B.b |
C.c | D.d |
A.土地生产力大小 | B.水资源的多少 |
C.基础设施的建设 | D.经济规模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小题1: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最容易形成城镇,由图例可知a、b、c、d四个位置中b位置最优越,有较大的绿洲,且位于河流交汇、铁路经过的地方。
小题2: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由于此处有绿洲、沙漠,说明这个地区比较干旱,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水资源的多少问题。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图,完成问题。小题1: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B.bC.cD.d小题2: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 )】;主要考察你对城市与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城市人口增加 |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D.市居民失业人口增多 |
小题1: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中
A.城市人口的增加 |
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
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
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 |
A.郊区城市化 | B.逆城市化 |
C.再城市化 | D.城市群 |
A.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
B.乡村人口向城市的不断迁移 |
C.城市规模变大,其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
D.出现了卫星城,证明了该城市不会再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城市问题 |
A.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
B.北美五大湖区城市带 |
C.欧洲西部城市带 |
D.北美西部城市带 |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
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
C.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慢 |
D.发达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一定的城市郊区化 |
(1)(3分)试说明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2)(1分)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1分)此过程被称为 。
最新试题
- 1材料一:在“2011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中,“社会道德风气”位列第七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2【题文】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1)要想
- 3心理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钟)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0.1
- 4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1)证明:AB⊥A1C;(2)若A
- 5在“研究小球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A、B、C三点,而忘记了记抛出点。现取A为坐标原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运
- 6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关于两者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B.均在细胞分裂前
- 7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
- 8【题文】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
- 9“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首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水资源短缺C.旱涝灾害D.风沙侵袭
- 10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和质量为M的容器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将弹簧压缩Lo,然后撤去外力,使容器
热门考点
- 1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观察下列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图一图二
- 2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封建主是[ ]A.教会B.国王C.大封建主D.骑士
- 3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召开。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如何
- 4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出现的条纹情况是( )A.中心处的明条纹宽度比两侧的明条纹宽度大B.各种不同色光的明条纹间
- 5阅读理解。 Mr. Brown teaches English in a middle school. He"s
- 6如图,已知△ABC,P是边AB上的一点,连接CP,以下条件中不能确定△ACP与△ABC相似的是( )A.∠ACP=∠B
- 7把电荷量q=1.0×10-5C的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2.0×10-2J,则AB两点的电势差UAB=
- 8若复数z满足z=i(2-z)(i是虚数单位),则z= .
- 9(1)已知 x2-6x+9+|y+1|=0,求(x+2y)2(x-2y)2-(x-2y)(x2+4y2)(x+2y)的值
- 10Robots are _________ to do the same things _________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