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
2、CD
核心考点
试题【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人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1、该市迁人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主要考察你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据《2002年世界人口状况》)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
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 纪加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
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材料三:2007年10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亿,有关国媒体将此乐观地称作“一个新的里程碑”,一
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乙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迭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B、有利于该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C、必然加剧该城的环境污染
D、可以缓解该城用地紧张的状况
A、地区政策
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