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辽宁省会考题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下径流
B.②
C.③
D.④
答案
2.D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① a、b环节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补充 ② 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③ 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 ④ e环节多年平均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B.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C.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
D.g、j、k环节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B.甲字母所在处的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C.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减少
D.f环节蒸腾加强
(1)图中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简述该类水循环的主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山地属于 构造,分析回答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 ,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
(4)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
A.暴雨、泥石流 B.火山喷发、地震 C.台风、海啸 D.洪涝、滑坡
(5)丁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 (地形),与此成因相似的我国名山有 。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 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B.若该地位于北美西部,则c通常为向西南方向输送的水汽
C.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D.e环节表示地下径流
B.g环节属于内力作用
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B.f环节蒸腾加强
C.i处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
最新试题
- 1斜面顶端在同一高度的三个光滑斜面AB、AC、AD,均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一个带负电的绝缘物块,分别从三个斜面顶端A
- 2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SO4、Ba(NO3)2、HNO3、BaCl2、NaOH五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X(一种钠
-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A.废除了科举制度B.新式学堂
- 4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应用,该发生器利用常见的精盐和自来水为反应物。通电时,器内电解槽的极板上
- 524. —— How about camping, just for a change?—— OK, ______ yo
- 6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1)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胸部、_________。(2)蝗虫体表的外骨骼
- 7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 flared and broke up in the skies
- 8在溱湖风景区内,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杂草 B.阳光 C.昆虫 D.青蛙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w变大、pH变小、呈酸性B.保存FeSO4溶液时,应在其中加入稀HNO3以
- 10Writing. (书面表达) 假如你叫Han Meimei, 现在杭州二中上学。 你的笔友Mary邀请你去参
热门考点
- 1判断对错(1)《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 2质量为m、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0的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 当它的加速度为a时,速度为v,测得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P1.假定运
- 3They get up early, like we ______. [ ]A. is B. does C. d
- 4读下表,完成下列各小题资源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百分比80%20%耕地资源占全国百分比40%60%小题1:我国水资
- 5丽娜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的振动情况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
- 6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一次试跳2米高度成的概率分别是0.7、0.6,且每次试跳成功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Ⅰ)甲试跳三
- 7(9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1)指出
- 8(15分)甲、乙两同学分别都用到铜与硫酸完成下列相关实验,请回答相应的问题.(1)甲同学用题27-1图所示装置实现铜跟浓
- 9如图所示是两个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图象.运动过程中A、B的情况是( )A.A
- 10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HgO △ . 2Hg+O2↑B.H2+CuO △ . Cu+H2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