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
答案
解析
生物的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生物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
核心考点
试题【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主要考察你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风力堆积作用 |
B.高山上的冰斗、角峰——冰川堆积作用 |
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 |
D.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
小题1: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为槽型河谷 | 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 |
C.C地为河漫滩平原 | D.B地三角洲平原 |
① 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 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 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 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小题1: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东南流向西北 | B.由西北流向东南 |
C.A处水流较B处平稳 | D.不能确定 |
A.气旋活动 | B.春雨霏霏 | C.“梅雨”连绵 | D.冰雪融化 |
①E岸河床较缓, F岸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 |
B.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
D.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
|
A.近些年冲积扇面积呈逐渐减少 | B.近些年冲积扇增长速度加快 |
C.沉积物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 D.沉积颗粒物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
A.交通条件 | B.城市等级 | C.土地租金 | D.产业基础 |
最新试题
- 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B.武夷山的最低气温可达到-40℃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躺在母亲身边王晓明
- 3如图,△ABC的∠BAC=90°,AB=AC,D,E在BC上,∠DAE=45°,△AEC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后成△AF
-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 5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正常情况下,糖类主要来自我们日常膳食中的 [ ]A.米饭B.
- 67. No one but her parents _____ it.A.knowB.knowsC.is knowing
- 7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 8古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佳句,如屈原《离***》中的“汨余若将不及兮, ”,“
- 9钠原子与钠离子在结构上相同的是[ ]A.核电荷数B.质子数C.电子层数D.电子数
- 10先化简,再求值:(a+b)2-2a(b+1)-a2,其中a=-12,b=2.
热门考点
- 1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 2Poetry written from the________of the urban youth tends to r
- 3下列关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童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 4下列物质中,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B.硝酸C.三氯化铁溶液D.硝酸钡溶液
- 5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 6动脉是将血液送出心脏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______.
- 7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兴起 B.封建文化的兴起 C.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D.
- 8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a1=λ,an+1=an+n-4,bn=(-1)n(an-3n+21),其中λ为实数,n
- 9(12分)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
- 10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重庆人喜欢吃火锅B.蒙古牧民居住在蒙古包 C.藏族同胞穿藏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