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地转偏向力知识,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读图分析,A图河流上游位于北半球,向右偏,右岸冲刷侵蚀厉害,下游在南半球,向左偏,左岸冲刷厉害,与材料条件相符,A对。B图中上游、下游都在北半球,上游向右偏,下游也向右偏,与题目中条件不符,B错。C图中上游在南半球,向左偏,下游在北半球,向右偏,与题目中条件相符,C错。D图中上游下游都在南半球,向左偏,与条件不符,D错。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所示河流,其上游右岸冲刷厉害,下游左岸冲刷厉害。图中符合该条件的河流是图】;主要考察你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 B.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
C.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短 |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
A.气温最低的季节 | B.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 |
C.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最短的季节 | D.太阳高度最高,黑夜最长的季节 |
(1)请在图甲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甲中,ab代表 ,该日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
(3)“神十”于6月11日发射,发射时位于图乙中的 时段(选择填空),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
A.AB B.BC C.CD D.DE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①地比②地昼短
B. 图甲中①和②地方时相同
C. 图乙中,地球从位置D运行到位置E的期间,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 图乙中,北京昼夜等长的日期为A、C、E
(1)图甲中MN表示 。
(2)图甲①~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 。(填序号)
(3)图甲中②位置的日期是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4)图乙所示地点的纬度是 (选择填空)。
A.0º B.23º26´S C.66º34´N D.90ºS
(5)图甲中地球由①向②位置运行过程中,图乙所示地点白昼变 ,且昼 夜,
此时段 (选择填空)。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B.太阳直射点自北向南移动
C.北京日出时间逐渐变早 D.北京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
a B.b C.a+b D.a-b
最新试题
- 1吸烟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手,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某校九年级(1)班成立“还清新环境”课题组,开展探究活动
- 2某温度下的溶液中c (H+)=1.0×10x mol/L,c (OH-)=1.0×10y mol/L。x与y的关系如右图
-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所以他也爱好音乐。
- 4以下哪项是生物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A.生长B.繁殖C.运动D.新陈代谢
- 5已知为纯虚数,则复数的共轭复数为 。
- 6下表为某乡村100名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0~10 10~2020~30 30~40 40~50 50~60 6
-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具有漂白性B.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
- 8There____a banana and two apples on the table.[ ]A. is
- 9Miss Lin _______ less time reading stories about film stars
- 10综合性学习(5分)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一个
热门考点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桑梓襦染激浊扬清得失俱亡B.敷演悠邈自怨自艾刹羽而归C.惶然奇诡入不敷出饿殍遍野D.
- 2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
- 3句型转换。1. There is a bridge in the park.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
- 4观察右图,按要求答题。(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40字以内)
- 5使用电茶壶把质量是1kg、初温是20℃的水加热到100℃,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 6Though the player is over thirty, he can still run ________
- 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多有一个是钝角”时,第一步是:“假设______.
- 8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
- 9Tim has a toothache. He should .[ ]A. see the dent
- 10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黄埔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