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①自然形成;
②教育行政部门;
③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舆论、习惯、信念;
⑤教育、行政力量;
⑥国家强制力;
⑦普遍适用;
⑧在校学生;
⑨全国适用。
答案
行为规范 | 如何产生 | 适用范围或对象 | 实现手段 |
社会道德 | ①自然形成 | ⑦普遍适用 | ④舆论、习惯、信念 |
中学生守则 | ②教育行政部门 | ⑧在校学生 | ⑤教育、行政力量 |
国家法律 | ③国家制定或认可 | ⑨全国适用 | ⑥国家强制力 |
渔阳出租汽车公司的牛师傅在其夏利车后座上发现一装有10万元巨款的手提包。牛师傅一惊,猜想很可能是22时在幸福大街旁一家儿童医院下车的一对抱小孩看病的夫妇丢下的。于是牛师傅赶紧从苏州桥往幸福大街赶去。到乘客下车的地方转了半宿,却毫无收获。在得知公司没有接到寻找巨款的电话后,牛师傅把巨款交到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处。该日下午失主将失物领走。 根据上述材料,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对这一案例中主人公牛师傅的行为作一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某居民小区开展创建文明家庭的活动,成效显著。乱扔垃圾少了,健身活动多了,赌博少了,相互帮助的多了。居民还同心协力抓获了外地流窜的犯罪分子。上述材料表明 | |||
[ ] | |||
A、道德的强制力大于法律 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C、道德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 D、法律的强制力大于道德 | |||
在一次课堂讨论中,有些同学认为:个人道德水平高低、法制观念强弱与其是否违法、犯罪有关。 | |||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密切联系,表现在 | |||
[ ] | |||
①二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②二者互相对立、互相代替、互相补充 ③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④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