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写作 > 今年我们将迎来祖国60周年大典,学校准备举办“歌唱祖国60华诞”大型文艺晚会。请你参与晚会筹办的部分活动。(1)晚会现场布置。请为舞台两边写一对条幅标语(体现主...
题目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今年我们将迎来祖国60周年大典,学校准备举办“歌唱祖国60华诞”大型文艺晚会。请你参与晚会筹办的部分活动。
(1)晚会现场布置。请为舞台两边写一对条幅标语(体现主题,字数相等,不必严格对仗)。
迎国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庆华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加合唱团排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合唱团必唱曲目。当你在演唱国歌时,国歌中最令你震撼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持人开场白撰写。请你根据下边的提示并结合晚会预设的情境补写出主持人的开场白。(6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晚华灯璀璨,夜色宜人!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祖国60华诞。60年的沧桑岁月,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请欣赏第一个节目:《歌唱祖国》。表演:校合唱团。指挥:×××同学。大家掌声欢迎!
答案
(1)答案示例:①大江南北齐歌唱长城内外尽欢颜;②华夏享盛世举国共欢欣③六十年风雨沧桑,创造人间神话几代人同舟共济,谱写辉煌篇章。
(2)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全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原因可从多个角度来谈。
①可从语言表达的形式或内容角度谈:词语的使用、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反复)、语言的表意(如所形成的感人的画面)或语言的内涵(所形成的感召力、凝聚力、前进的动力)等。
②可从歌曲演唱效果的角度谈:曲调的抑扬、音韵的节奏(给人铿锵有力、昂扬向上之感),以及情感的抒发等。(原因任选一个角度且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示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落后走向富强,这令每一个中国人欢欣鼓舞!让我们尽情地歌唱,纵情地舞蹈,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赞美祖国的发展、变化或成就;二是抒发我们的喜悦心情或美好祝愿)
核心考点
试题【今年我们将迎来祖国60周年大典,学校准备举办“歌唱祖国60华诞”大型文艺晚会。请你参与晚会筹办的部分活动。(1)晚会现场布置。请为舞台两边写一对条幅标语(体现主】;主要考察你对写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江林面试结束后,一位评委对陪他去的母亲说,“你的孩子语言能力太差,我怀疑他从来没有好好上过语文课。”母亲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回到家里却对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听了母亲的画,他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1)这位评委对他母亲说的话,表达很不得体,请你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请将文中横线处母亲所说的话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为宣传“和”文化,如果请文化背景相契合的古今名人来代言下列四则广告,最不恰当的一组是[     ]
A.请陶渊明代言“自然阳明,和美自然”
B.请柳宗元代言“和美阳明,博爱天下”
C.请安南代言“世界因和而美”
D.请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代言“两岸和,中国和,世界和”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温馨家庭】
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文化家园】
温州历史悠久,民俗独特。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现传统盛景的2009年温州“拦街福”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拦街福”是温州的传统习俗,始于宋,盛于清,流传至今。今年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拦街祈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到昨天为止,光顾“拦街福”的市民已达35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美丽祖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1)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2)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父亲的病》
D.《二十四孝图》
2.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材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
[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雾。窥,从缝隙中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