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②你见过爱因斯坦头发顺顺的照片吗?似乎没有。那是因为他头发总是乱蓬蓬的。他舍不得花时间梳下头发。他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他获得崇高的荣誉,但他看得很淡,生活依然极其朴素。应邀访问比利时,国王派专车以最高礼节迎接,然而接到的是一个头发乱蓬蓬,拎着一个旧皮箱的老头。一个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要求逝后将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基,不立纪念碑,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鲜花和音乐。他的心,是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
③“囚首垢面而谈诗书”,这是古人的一句话,拿来形容鲁迅是很恰当的。沉迷于自己的理想生活的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是淡泊的。鲁迅对于衣服极不讲究,据他自己说,小的时候,家里人叫他穿新衣,又怕新衣弄脏,势必时常被监视警告,于是坐立都不自由了,这是一件最不舒服的事。因此,他宁可穿得坏些,布制的更好。方便的时候,譬如吃完点心糖果之类,他手边如果没有抹布,也可以很随便地往身上一揩。初到上海的时候,穿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友人曾买到蓝色的毛葛换做一件,做好之后给先生送去,他无论如何也不肯穿上身,说是滑溜溜的,不舒服。没有法子,这件衣服只好转赠别人。直到最后一年,身体瘦弱得很,经不起重压,特做一件丝棉的棕色湖线长袍,但是穿不到几次,就变成临终穿在身上的殓衣。这恐怕是成人以后最讲究的一件了。鲁迅先生的一条棉裤还是三十年前留学时代的,已经补过了很多回,周老太太有一次实在看不过去了,叫周太太做了一条棉裤,等鲁迅上衙门的时候,偷偷地放在他的床上,希望他不留神能换上,万不料竞给他捧出来了。
④对生活极不讲究的鲁迅,对书事却极为认真。少年时因为一本新买的《毛诗品物图考》上有一点点墨痕,他不辞麻烦地跑去书店,换了几遍,直到书店伙计厌烦了,对他戏说这比你姐姐的脸还白呢。从此他再也不去那家书店。成为文坛中心人物后,他为身边的文学青年的书稿做编辑校对工作,其认真程度,至今仍值得每一个编辑学习。对自己著述或所编辑图书杂志的装帧设计、编校质量,他用心之考究,几乎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
⑤鲁迅幼年丧父,靠母亲和姐姐给人洗衣度日,所以物质上清苦点,对他来说,已不算什么折磨。物质上清苦的鲁迅,用毕生心血垒砌了一座精神的丰碑——《鲁迅全集》,它就像一幢巨大建筑,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叠而成的。
⑥德国哲学家西关尔说,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人永远无法在桥上栖居,最终能够让人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⑦虽然囚首,虽然垢面,但先生的心灵,永远是清水一滴。
1.本文赞扬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他的心,是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永远无法在桥上栖居,最终能够让人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对书事极为认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②段用整段文字写爱因斯坦。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爱因斯坦心灵高尚,不受世俗名利的诱惑和干扰,永远永远保持纯净的本色。
(2)人永远不能只靠金钱而活着,内心充实、志趣高洁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最终价值。
3.①不辞麻烦换新书;②关爱青年做编校;③编著作品严考究。
4.爱因斯坦生活朴素,成就巨大,淡泊名利,与鲁迅先生极为相似。用爱因斯坦的形象衬托(烘托)鲁迅先生形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囚首垢面的鲁迅 ①有人说鲁迅是“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补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补丁,漆黑是指他皮肤黑黑,直竖当然是指他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个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60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实验室中的7个助手。临行前,已经收集并试验了945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10多年以前,即1915年他访问伯班克,在墨巴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如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橡胶供应如何解决的问题。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福特的建议,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
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他认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3000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14000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1928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我希望产量能增至100天10磅,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
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
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靠近他在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
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
人们纷纷为爱迪生献上追悼和赞辞,其中以胡佛总统的话,最令人感动。他说:“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人!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
1.文章开头写爱迪生81岁诞辰时纽约的友人举行欢宴,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生产橡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你认为爱迪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工作、爱情、游戏”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方面,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算作一个精神健康的人。“而爱的声连生日那天都在工作,你认为他算精神健康的人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是什么事件?作者为什么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语言文字的表达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
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条主任,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至次年,竟得募集款项,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
一九二八年四月,乡村发生暴动。失败后,到处反动,较新的全被摧毁,宁海中学既遭解散,柔石也单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艺。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又与友人设立朝华社,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绍介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华》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艺苑朝华》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书价,力不能支,遂中止。
一九三0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成员之一,尽力于普罗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毕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学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译有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1、梳理柔石一生的主要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柔石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传在简朴、平实的记述中隐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请看:
⑴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⑵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从上面两句的如实记述中可以读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历上看,柔石的经历与鲁迅的经历有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思想上看,柔石的思想与鲁迅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10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北京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供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1、这份自传写得最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经历与鲁迅的经历不同地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小说月报》的全新改版,表明了他在文学上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茅盾辞职可以看出茅盾怎样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内外夹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和该文说说一般写小传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2.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最新试题
- 1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 2在古代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在中国近代也有一位“弃政经商”的“状元实业家”,他是( )A.张骞B.张謇C.魏源D
- 3---How many ________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There are
- 4已知一种数据为﹣3,6,﹣3,6,13,20,6,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 5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①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
- 6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ABC等于______.
- 7— You look puzzled at the news.— Yes. I just can’t imagine _
- 8中和反应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应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用熟石灰与硫
- 9《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的国籍是[ ]A.美国B.意大利C.法国D.西班牙
- 10The water is becoming _______ because people don"t save it.
热门考点
- 1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当=5的值时,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的次数分别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牛皮癣(xiǎn)憎(zēng)恶果脯(fǔ)削(xuē)足适
- 3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布大致的分界线为( )A.珠江--南岭一线B.长江--大别山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D.海河--太行
- 4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A、2molB达到平衡
- 5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3.5.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则在其腐蚀中正极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A.
- 6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以成为生
- 7(2011年湖南怀化,25题)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但也给“低碳生活”造成影响,其燃料汽油属于 (
- 8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A、亚洲、非洲 B、南美洲、北美洲 C、欧洲和北美洲 D、亚洲和欧洲
- 9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2011年8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要以
- 10下面对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威胁的是 [ ]A.生物进化 B.生物入侵 C.环境污染 D.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