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0分)拐杖(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它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0分)
拐杖
(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它不就是楼上那位瘸腿的老太太的吗?听说她已经在前几天去世了。
(2)想来老太太和我也做了两年的邻居了。她住四楼,我住三楼,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
(3)两年前,我搬进这幢房子时,就听说四楼住着一位瘸腿的老人,她没有儿女,而我唯一一次跟她的交往是在半年前。那天,我下班较早,刚要开门,却听见上面在叫:“三楼的大姐,请帮我一下!”
(4)我寻声走向四楼,看见一位瘸腿的老太太扶着栏杆喘气一一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人,她虽然残废且病弱.但浑身却干干净净的,我问道:“大娘,是您在叫我吗?”
(5)她看我走近了,说:“大姐,我想请你帮我把拐杖拿到巷口去修一下,好吗?”说着她递给我十元钱.又指了指地上的拐杖。
(6)我拿着拐杖看了看问:“大娘,拐杖没有坏,怎么修呢?”
(7)老人笑了,说:“瞧我这记性!我忘了告诉你了,大姐,请你叫那位修鞋的师傅在拐杖下面绑上一团橡胶就行了。我原来绑-的掉了。”
(8)听了这话,我才明白,原来老人怕拐杖磨损太快了。老人真吝啬!我心里想着,也没说什么就帮她拿去修了。
(9)今天睹物,不禁恩人,却物是人非了。
(10)我打开门,收拾好一切就睡觉了。
(11)“咚……咚咚……咚……”楼上好像有许多人在跳,弄出很大的响声来。看来是楼上的新住户在开舞会了。我用被子梧了头,那些可恶的声音还是穿过被子侵袭我的鼓膜,越睡越清醒.越清醒越烦躁。我怀念起以前的安宁来,怀念起那位已经去世了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我忍不住叹道:吝啬的老人啊!你的拐杖还没有磨损多少呢!橡胶还在。
(12)“老人真的吝啬吗?”我忽有所悟地自问:“我不是从来没听见过拐杖敲楼板的声音吗?不正是因为那团绑在拐杖上的橡胶给了我安宁吗?”
(13)我的心被一种暖暖的东西充实着,老人比谁都慷慨啊!
(14)楼上的声音更大了,我觉得好像连我屋里的东西都在抖动!我睡意全无了!该怎么办呢?“拐杖!”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披衣下床,到楼梯转角处拿了那根拐杖向楼上走去。
(15)我按了半天的门铃,终于有人开门了。果然如我所料,屋内有一群时髦的男女随着火热的音乐在卖力地舞着。见我来了,都向这边望着。
(16)“请问你找谁?”开门的姑娘问我。
(17)“我是送拐杖来的!”我扬了扬手中的拐杖,说,“瞧,就是这根拐杖。对了,原来这里不是住着一位行动不方便的老大娘吗?这是她的拐杖!”
(18)“哦,她是我的姨妈,已经去世了。这房子现在是我的了!”她斜了斜漂亮的大眼睛说:“这拐杖是我扔了的!”
(19)听她的口气,有些怪我多管闲事了,我并不理会她话中的弦外之意,说:“老大娘真好!可怎么就去世了呢?她自己行动不方便,还替别人作想。你瞧,这拐杖的下端还绑着团橡胶,她是怕自己拄拐杖的声音吵得楼下的邻居不安宁啊!老人真好!”
(20)那个姑娘美丽的脸慢慢变严肃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后,她从我手里接过了拐杖,说:“谢谢!”
(21)我道了声“打扰”就回家了。楼上的噪音消失了。拐杖又给了我一夜安宁。
(22)以后,楼上再也没有什么噪音了。老太太在世时,她庇护着我,使我得到了安宁。而现在她的拐杖又庇护着我。生活远远不止一根绑有橡胶的拐杖那样简单。也许,这些朴实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叫作“爱”。
——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华本》
小题1:围绕拐杖,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2分)
小题2: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
小题3:第(8)段中说“老人真吝啬”,第(13)段中却说“老人比谁都慷慨”,对此,该如何理解?(2分)
小题4:小说结尾处写道:“生活远远不止一根绑有橡胶的拐杖那样简单。”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小题5:这篇小说以“拐杖”为题,你觉得好在哪里?(2分)
答案

小题1:1)老太太要我帮她修拐杖。  (2)我用老太太的拐杖使楼上恢复了宁静。
小题1:两个“无声无息”既写出了老太太给人的突出印象(1分),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引出下文与老人交往的旧事,并与老太太死后楼上的喧闹构成对比。(1分)   
小题1:(3分)说老太太吝啬是因为对孝太太修拐杖的行为不理解,以为她不舍得拐杖磨损(1分);说她慷慨是因为理解了老人在拐杖下面绑橡胶的用意,老太太对他人的关爱是无私、慷慨的。(1分)这样前后形成对比·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也使情节更曲折生动。(1分)
小题1:略
小题1:(1)是情节发展(行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拐杖”展开情节,条理清晰;(1分)    (2)暗示对他人的关爱也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拐杖”。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老太太”生前和生后两个阶段来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根据“老太太”的生活处境以及“生后楼上的生活状况来品味词语的作用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中“老太太生前楼上的安静与生后楼上的热闹”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前后的态度变化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细节体现品质、要关爱他人等角度入手,言之有理且语句通顺简洁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作用的分析能力。可以从“线索、文章的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0分)拐杖(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它不】;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名著阅读
小题1: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__________》,在这里指代___________。(2分)
小题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2分)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长篇小说《水浒》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             故事家喻户晓。(从林冲、宋江、李逵中任选一个完成)    (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诗句或对联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3分)
小题1: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小题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小题3:“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选出对名着《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2分)
A.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乘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把它们卖了几十块钱,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B.虎妞是个老姑娘,长得虎头虎脑,像个男人一样。其父刘四爷管外,虎妞管内,父女俩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
C.曹先生的社会主义言论引起侦探特务的注意,他只得远走避难。他让祥子回家送信,结果,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再次破产了。
D.虎妞真的怀孕了,样子就拼命拉车干活赚钱,结果跌伤病倒,竟把虎妞的积蓄也用光了。虎妞由于难产死去,为了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只得向刘四爷要了些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着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依旧青枝绿叶浓郁阴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清风、明月二童子道:“前日不见了果子时,颠倒只数得二十二个,今日回生,怎么又多了一个?”行者道:“日久见人心。前日老孙只偷了三个,那一个落下地来,土地说这宝遇土而入,八戒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风信,只缠到如今,才见明白。”菩萨道:“我方才不用五行之器者,知道此物与五行相畏故耳。”那大仙十分欢喜,急令取金击子来,把果子敲下十个,请菩萨与三老复回宝殿,一则谢劳,二来做个人参果会。众小仙遂调开桌椅,铺设丹盘,请菩萨坐了上面正席,三老左席,唐僧右席,镇元子前席相陪,各食了一个。
小题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名著《            》,其作者是:                   (2分)
小题2:请你简要说说这个故事情节的前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