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泪的重量林希  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泪的重量
林希
  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泪水惊呆了。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所专有。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也有痛苦。只是它们因为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为之感到惊愕。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原来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我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那是一头老牛的泪。我们家在农村有一户远亲,每年寒假、暑假,母亲都要把我送到这家远亲那里去住。那里有我许多的小兄弟,更有一种温暖的乡情,那里有我在城市里得不到的真诚的欢乐。而最令人为之高兴的是我家的这家远亲家里有一头老牛,这头老牛已经在他们家里生活了许多年,而且据我的小兄弟们说,这头老牛还有灵性,它能听懂我们的语言。当然,这只是因为我们对这头老牛过于喜爱的缘故,牛如何能听懂人的语言呢?但是,这头老牛也许真是有点灵性,每当我们模仿牛的叫声唤它的时候,这时只要它不是在劳作,它就一定会自己走到我们的身边,然后我们就一齐骑到它的背上,也不用任何指挥,它就把我们带到田间去了。这时,我们就自己在地里玩耍,它在一旁吃草,谁也不关心谁的事。而到了我们之间因为矛盾动了拳脚,那头老牛就似一个老朋友那样地走过来,在我们之间蹭来蹭去,就是不让我们任何一方的拳头落在对方的身上。
  传统的民间习惯,总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卖到“汤锅”里去。而所谓的“汤锅”就是屠宰场,也就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杀掉卖肉。这实在也是太残忍了,但中国农民还不知应该如何安排动物最后的终结。农家是无可责怪的,家家都是这样做的,你又让一个农民如何改变这种做法呢?只是,这头老牛已经是对此有所准备了,它似乎是早就有了一种预感。每到它回到家里之后,它就似乎是用心地听着什么,而门外一有了什么动静,它就紧张地抬头张望,再不似它年轻的时候那样,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它都理也不理地,只管做着自己的事。然而,终于这一天到来了,那正是我在这家远亲家里住的时候,只听说是“汤锅”的人来了,我们还没有见到人影,这时我就看见那头老牛哗哗地流下了泪水。没多少时间,老牛就哭湿了脸颊。这时,它脸上的绒毛已经全都湿成了一缕一缕的毛辫,而且泪水还从脸上流下来,不多时就哭湿了身下的土地。老牛知道它的寿限到了,无怨无恨,它只是叫了一声,也许是最后再向自己的主人告别吧,然后,它就被“汤锅”的人拉走了。
  很久很久,我总是不能忘记那泪水,那是一种最真诚的眼泪,是一种留恋生命、又感知到大难到来的泪水。动物不像人类,人类总是对自己存一种侥幸,他们总是希望那种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会在自己身上出现奇迹,也是我们人类过于贪恋生命,所以我们总是给爱我们的人留下痛苦。倒是动物对此有它们自己的情感,它们只给人们留下自己的情爱,然后就含着永远的泪水向人们告别,而又把最后的痛苦由自己远远地带走,动物的泪是圣洁的,它不向人类索求回报。
  如果说牛的泪,是告别生命的泪;那么还有一种泪则就是忍受生命的泪了。这种泪是骆驼的泪,也是我所见到的一种最沉重的泪。
  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进行一种作业,全农场许多人一起出发要穿过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峰骆驼。于是,就在一个阴huì的日子,我们上路,一队长长的骆驼,几十个被社会遗弃的人,无声无息地就走进了荒漠。没有一株树木,也没有一簇野草,整整走了一天,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就这样默默地走着,我们吃在驼背上,喝在驼背上,摇摇晃晃,我们还睡在驼背上。
  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驼背上的人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脚下是无yín的黄沙,远处是一柱柱擎天直立的荒烟,“大漠孤烟直”,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古人喟叹过的洪荒。我们的人生是如此的不幸,世界又是如此的艰难,坐在骆驼背上,我们的心情比骆驼的脚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地唱了起来,是唱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这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儿兴奋,立时,大家就有了一点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是在我们一起开始向四周巡视的时候,我们却一起发现,驮着我们前行的骆驼,也正被我们的歌声唤醒,它们没有四处张望,也没有嘶鸣,它们还是走着,走着,却又是同时流下了泪水。
  骆驼哭了,走了一天的路,没有吃一束草,没有喝一滴水,就是路上走着,也不知要走到何时,也不知要走到何地,只是听到了骑在它背上的人在唱,它们竟一起哭了,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它们还是在走着,然而却是含着泪水,走着,走着……
  这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相互珍爱的泪,是一种超出了一切世俗卑下情感的泪,这更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高尚的泪。直到此时,我才彻悟到泪水何以会在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沟通,人的泪和动物的泪,只要是真诚的泪,那就是生命共同的泪。
  我看到过动物的泪,那是一种比金属还要沉重的泪,那更是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辉煌的泪;那是沉重的泪,更是发自生命深处的泪,那是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泪啊!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  ) 来蹭去(  ) 幸(  ) 一(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yín(  ) 阴huì(  )
3.为什么作者说“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讲述老牛的泪,主要围绕的是老牛最后被卖到“汤锅”一事,为什么还要在前文中叙述“我”与小兄弟们和老牛之间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告别生命”与“忍受生命”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人的泪和动物的泪,只要是真诚的泪,那就是生命共同的泪。”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见过动物的泪吗?如果没有,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见过这样使你心灵震撼的泪?如果以上两种感受你都没有切身经历,那么读罢此文,你一定会有感受。以上三种情况,请选择一个角度,将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不要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è cèng jiǎo cù
2.垠 晦
3.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
4.正因为有这段真诚的交往,有了老牛对人的真诚态度,才会使作者在老牛即将失去生命之时有如此大的心灵震撼,才会明白动物的“哀怨”。
5.“告别生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忍受生命”则意味着承受生命中的种种困苦与折磨,二者相比,“忍受生命”比“告别生命”其实更为不易,因而“忍受生命”的泪便成为“最沉重的泪”。
6.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都能真诚相待的话,那么所有的生命就是同等的。只有所有的生命互相珍惜,才能真正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7.表达对动物的同情,呼唤人类要善待动物。
8.“略”。(前两种情况重在写经历,后一种重在写感受)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泪的重量林希  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心窗
赵炜

  ①当我们形容眼睛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窗户来比喻眼睛、指示心灵,真是太妙了。我不知道是谁最初发明了窗户,但窗户的确给生活带来了诗意。
  ②我喜欢窗户,东方式的、西方式的各种风格的窗户都能引起我美好的遐想。我觉得窗户是用来寄寓美好生活的所在。那带着古朴民风味道的木格格窗户,让人感到踏实、厚重。那窗户上的红色窗花,形态各异,鲜艳耀眼,描摹着火热生活的风貌。而西方式的百叶窗,高雅、肃穆,表露着如海洋一样深沉的情怀。目前我们常用的推拉铝合金窗,简单实用,没有那么多的修饰,与时代一起进步。但窗户的姊妹窗帘,一身娇艳,或一身素朴,装扮着窗户,使窗户熠熠生辉。
  ③我喜欢窗户,倚着它,我的身心可以彻底的放松,我观望着窗外,任思绪翻涌。我的脑海涌现出一句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窗户与镜子相互照应,映出一张甜美清秀的脸庞,那是一位羞涩的少女在发鬓上精心地插花;夜色沉沉,星光闪烁,浪迹远方的诗人回家了,与妻子相互依偎在窗户前,在烛光的摇曳下,情语绵绵——窗户是无声的,但又蕴蓄着几多语言与情思呵。
  ④我发现窗户还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些女作家常喜欢用的意象。诗人林徽因在她的小说《九十九度中》便是以“入世者”的眼光突破“窗子”对她的拘囿,而把目光投向“窗外”喧嚣的世界。台湾女诗人席慕容把窗外的世界构筑成爱与美的诗的王国,同时她的内心又安于窗内世界的平凡与静谧。她认为:“一定有很多主妇和我一样,在这近午或傍晚的时分,站在厨房热热的炉子前,一面炒菜,一面不自禁地向窗外望出去。她们并不讨厌自己的主妇身份,可是,她们也不喜欢一生都耽在厨房里。在心中,在窗外,她们都另有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她们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不属于任何人的生命。窗前的妇人,就是因为有了窗外的那一角蓝天与自由,才能对窗内的世界更加容忍与珍惜。”在她们的笔下,窗户是一个无声符号,但又赋予了无限的情感与渴望。那其实也是她们心灵的窗户。心窗里的内容是多么繁复呵!它可以向蓝天阳光敞开,它可以向最爱的人开启。但它也可以紧闭着,就像躲避狂风暴雨一般,把烦乱关在窗外,把灰尘挡在窗外。不管窗外的世界如何喧嚣,窗户里的世界是属于自己的,在窗内的天地里,自由自在,挥洒自如。可以读书,可以思考,可以放飞梦想,可以找到自我。
  ⑤我喜欢窗户,那是因为我还喜欢看到另一幅图景,那就是静默的窗户与跳跃的小鸟。一动一静,构成人间绝美的写意画。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景象时,我就会想起一首诗来:“久久不见那只蓝鸟的造访了/在我灵魂的窗前/无声地飞过去的/是一群群白色黑色的鸽子//一群群白色黑色的鸽子/无声地飞过去了/在我灵魂的窗前/我念念于一只光亮的能言的鸟”
  ⑥每当我欣赏着这和谐宁静的美景,我也希望我灵魂的窗前,永远有一只光亮能言的鸟,让我欢喜,给我希望。我更希望每个人的心窗都能盛满阳光,关闭让自己心绪不宁的窗户,向着善与美永远洞开。
                                                                                          (选自《散文选刊》2008·9,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出作者喜欢窗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引用“常说的一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写到“我的脑海涌现出一句句古诗”,请根据后文写出一句相连的符合语境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对下面句子作简要赏析。
(1)但窗户的姊妹窗帘,一身娇艳,或一身素朴,装扮着窗户,使窗户熠熠生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它也可以紧闭着,就像躲避狂风暴雨一般,把烦乱关在窗外,把灰尘挡在窗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下面句子的含义。
每当我欣赏着这和谐宁静的美景,我也希望我灵魂的窗前,永远有一只光亮能言的鸟,让我欢喜,给我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柳思
  ①凭窗望去,窗前的几株柳树变黄变绿了,细软的枝条在暖融融的微风中摇曳着轻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②说实话,我对柳的喜爱正是从窗前的这几株柳开始的。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伟岸,没有杨树的修直,更没有迎春、连翘那鲜艳的颜色。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在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君子风范。春天,嫩绿的柳芽有序地挂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上,给人以勃勃生机;夏季,柳以宽阔的胸襟宽恕了蝉的聒噪,给世界以清凉;秋天,许多树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实,惟独柳默默地低头不语;冬季,万物凋零,是它最早传递春的信息,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短暂。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远比粉饰平俗而自以为高雅要真实可爱得多,不愧为树中之君子。
  ③柳作为君子,有谦逊的美德,它总是长条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从不邀功请赏;相反,随和地任人评说,全不计较其得失,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会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呀!
  ④说柳是君子,还在于它大度宽容,与世无争,即便生存条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滩,也处之泰然,随遇而安,从容豁达,不讲怨言,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总能驾起希望之舟。现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柳活得最动人、最惬意,没有点君子的气量是很难做到的。
  ⑤柳是无私的。它将生命的种子藏于轻絮之中,随风飘撒,却从不选择明天的归宿,仅凭一节枝条,几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让春天得以延续。“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话里,我们足以看清柳的普通与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机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评价。柳也在无私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②段把柳树与其他树作比较,请联系全段,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④⑤自然段列举了柳树哪三个方面的高贵品质?请用原文词语加以概括(每个方面不超过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在第⑥自然段后面横线上补写出柳的普通所揭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
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梅香》,回答问题。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第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中“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