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随想
单之蔷
从人类历史看,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稚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绵延下来。还有,大国一般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大陆的中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
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三方面对大国进行“随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的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文中找出作者认为秦朝短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中加粗的“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具体说说作者认为未来大国应有怎样的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护,处在大陆边缘)。
②文化因素(国家意识、国家认同)。
③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
3.秦朝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秦朝初建,还没有在六国的遗民中形成凝聚力,形成统一的“国家意识”)。
4.中国学者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大国的标准理解不同;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中国的行为也会与西方大国的行为不同。
5.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雄厚,能保卫自己;注重道义责任。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成语概括,请你写出这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的召唤
马国福
②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像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安静的故乡有了年的红晕。喜鹊以佛的慈悲心欢喜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脱了毛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久违的家人的裤脚。听到门的响声,卧在炕角的老花猫,跳起来,冲出门外,跟一别经年的亲人撒娇呢喃。就连那些木讷地反刍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亲人是否瘦了。这些生灵,都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一员。它们站在大地上最先感知到亲人到来的信息。
④年是在岁月深处汹涌成的一股潮水。它负载着背井离乡的人,穿过远方的河流、人流、山川、田野、站台,顺着故园的呼唤,将酝酿了很久的故园之恋,像酒精一样一次性燃烧。端起酒杯喝干,放下筷子唱歌,吼一声故乡,泪流满面;叫一声母亲,衷肠百结。所有的愁绪,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欢喜,都盛在“年”这个被时间打造的情感酒杯中,没有顾忌,没有痛楚,端起来尽情分享。
⑤故乡如佛,年关如庙堂,让每一个游走他乡的游子皈依家园,平静、安详、幸福,醉倒在家的胸襟里。只要回到故乡,他乡的秩序、规则、面具统统远去,只有熟稔的风景,A______________的脸庞,B_____________的方言,C_____________的故人,一切没有了距离,只有浓如酒、醇如蜜的真情。我一直把故乡当做自己的圣母,当做灵魂的佛门。每当过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体内有一股火在燃烧,我知道,那是潜伏在我心灵深处的情感雷达,在时空深处感应着故乡的召唤,我在尘世间喧嚣孤单的心,才能归于安详。
⑥年,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情感标记,是岁月长河浣洗后让我们回归传统的生命节点。是年,激活了我们压抑在他乡被各种道具、面具覆盖、遮挡的心灵。你可以在异乡将泪水咽下,但顺着年的召唤,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即便你泪水汹涌成河,你也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即便你孤寂如地下沉默的煤,只要回到你的灵魂和这方水土血脉相连的家园,你的孤寂如煤燃烧,不觉寒冷。
⑦年,是穴居在我们生命深处的一个圣物,它是一种情感的召唤,文化的召唤,传统的召唤。顺着这声悠长的召唤,你会发现人世间最美丽恒久的爱恋,最温暖宽容的情怀花蕾一样,被年举在手中,在岁月的长河中,让你生命的原野芬芳遍地,美好丛生。
⑧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年”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不觉悲凉,温暖久长。(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2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从“熟识、熟思、熟悉、熟透”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⑤段的横线处。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
B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
C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
(1)(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都把故乡当做自己的圣母,当做灵魂的佛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各种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感情丰富的散文,在行文过程中,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___________。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游子在他乡的___________感受和在故乡的___________感受。
5.请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只猫是怎样的一只猫?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上最好的地方
冯雪梅
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③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④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⑤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⑥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⑦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⑧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⑨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⑩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
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
1.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1.人们怎样对待这位“舍己为人”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你认为自己目前所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教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段渗透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无需讨论的问题,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某网络论坛上有些网友明确表示“肯定会扶”,有些网友表示“不会
- 2有三个球,第一个球内切于正方体的六个面,第二个球与这个正方体各条棱相切,第三个球过这个正方体的各个顶点,求这三个球的表面
- 3情境二:小明发现学校附近的商店出售香烟给未成年人,回到家后,立即给当地工商所打电话,请求他们对商贩严加管理。(1)小明行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
- 5材料一:100年前,在上海的租界地,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一些华侨富商被外国人辱骂为“贫穷中国抢食狗”,令中国
- 6短文写作(共1题;满分30分)请根据以下提示,并结合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Sink or Swim - There i
- 7验证平抛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图甲是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
- 8Restaurants in every corner of Chengdu not only provide job
- 9While Suzy ______ on the sofa, the phone rang.A.was sleeping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记(清)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
- 1如图为学校配电房向各个教室的供电示意图,T为理想变压器, V1、A1为监控市电供电端的电压表和电流表,V2、A2为监控校
- 2食品安全关系每个国民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含塑化剂的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科研人员猜想:塑化剂可能会对人的生殖有影响
- 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主要是说[ ]A.全球化是当今
- 4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则 ( ) A.B.C.D.2
- 5建立坐标系用斜二测画法画正△ABC的直观图,其中直观图不是全等三角形的一组是( )A.B.C.D.
- 6下列反应最终无沉淀产生的是( )A.过量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B.向AlCl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C.少
- 7读下图,完成(1)一(2)题。(1)图中容易形成热带气旋的海域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神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9月25日上午1 1:30(北京时
- 9My uncle _______ his hometown for ten years.A. left B. has l
- 10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韩联社报道,济州海洋警察厅19日拘捕了一艘在韩国专属经济海域进行非法捕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