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③不蔓不枝 ④甘冒霜而停雪
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小题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生枝蔓④使(雪)停止。
小题1: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小题1: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小题1: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情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文章背后深层次的理解,要求学生联系作者写作背景来分析。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写作手法有: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等,结合两篇短文分析,它们都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用其他植物衬托莲和松的品格。
核心考点
试题【比较阅读(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小题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3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小题2: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
A.混脑罩静默 | B.夹恼盖沉默 | C.混恼笼静默 | D.混恼飘静默 |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 )④元方入门不顾( )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下车引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C.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4:孔子认为人应“日三省吾身”,如果陈太丘的友人按照孔子上面的要求去反省自己的话,他一定会想到孔子说的“ ”。(2分)
小题5:读了本文,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分)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题1:文章第①段写到北平、伦敦、还有热带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认为济南是一个“理想的境界”?(4分)
小题3:简要概括第③段和第⑤段所写的内容。(4分)
小题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念近中无此禅院( ) (2)碧瓦飞甍( )
(3)惟危楼一座( ) (4)裁如星点(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然数年恒不一见尘气莽莽然 | B.始悟为山市项为之强 |
C.见宫殿数十所层层指数 | D.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
小题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所写的内容。(3分)
南顿张助①,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②。”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③,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④。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⑤。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泽》)
【注释】
①南顿:占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②豚(tún):小猪。
③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比喻众人随声传闻。
④翕(xī):集聚。赫:盛貌。⑤滂沱(pāng tuó):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小题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持去去:离开 | B.顾见空桑中有土顾:回头看 |
C.因植种因:于是,就 | D.谢以一豚谢:道歉 |
小题3: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最新试题
- 1(4分)如图是某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________细胞结构。(2)山楂素有“开胃第
- 2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 )A.皇太极继位后B.康熙亲政后C.乾隆在位时D.
- 3 .
- 4如图1,△ABC中,AB=AC,三条高AD,BE,CF相交于O,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5对 B.6对C.7对 D.8
- 5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在空间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一定平行;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一条直
- 6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器宇(器宇:气概,风度)轩昂众目睽睽(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B.油光可鉴(鉴:
- 7下边这幅画作者描绘了___(城市)的繁荣景象。同一时期从越南引进的 ___在江南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
- 8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A.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B.文化程度和语言文字C.居住地区和发展历史D.肤色和鼻形等特征
- 9若a>0,b>0,且函数f(x)=4x3-ax2-2bx+2在x=1处有极值,则ab的最大值为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读内容在文后第53至第57小题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并将答案转写到答题卷上。每空不超过3个单
热门考点
- 1对于多项式22m2+3m﹣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关于m的四次三项式B.它的常数项是1 C.它是按m
- 2圆O中,弦PQ满足|PQ|=2,则=( )A.2B.1C.D.4
- 3You ______ be polite to the old man. [ ]A. should B.
- 4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固定一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置一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甲和乙所示,试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
- 5选项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 冰雹B. 小雪C
- 6设抛物线的准线为,为抛物线上的点,,垂足为,若得面积与的面积之比为,则点坐标是 .
- 7分子式为C5H11Cl,在NaOH溶液中加热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在Cu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不
- 8以下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B.立杆见影C.小孔成像D.凸透镜成像
- 9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自从他当上厂长后,经过他三年处心积虑地经营,终于扭亏为
- 10在Rt△ABC中,∠C=90°,BD是△ABC的角平分线,将△BCD沿着直线BD折叠,点C落在点C1处,如果AB=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