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缘溪行 (2)渔人甚异之 (3) 沙鸥翔集 (4) 把酒临风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3:理解填空。(4分)
甲文描写了两地的优美的景色,即 和 之景;乙文写了两时之景,即 和 之景。
小题4:两文的作者都写到了“乐”, 请结合全文,说说它们的用意各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沿着(2)对……感到诧异(3)群鸟停在树上(4)持,执(各占1分)
小题1:(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
(2)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2分)
小题1:桃花林,桃源内;白天,夜晚。(每空1分)
小题1:甲文作者通过虚构和想像,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图景,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乙文通过描绘迁客骚人登楼时的喜悦之情,反映了他们只关注个人的荣辱得失狭隘心胸,也与下文古仁人的忧乐观形成对比。(3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先理解选文内容,再根据要求回答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选文内容,再结合全文回答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
C.濯清涟而不妖 (zhū)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
(l)香远益清 益: (2)亭亭净植 植:
(3)陶后鲜有闻 鲜: (4)宜乎众矣 宜: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l)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小题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怒 绿
刘心武
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③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⑤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⑥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⑦那绿令我景仰。
小题1:概括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那一天 30多年前
——被雷劈残的古柳抖擞绿枝,我企图以画传其神髓 ——
改革开放后 最近
参观国内外画展,断株重蹿新枝的作品令我感慨——丰
小题2: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改成“不管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还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这样用语更显连贯。你以为如何?谈谈你的看法。(2分)
小题3:品析第②段划线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3分)
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
小题4:作者为什么称“那绿”为“怒绿”?(4分)
小题5:作者为什么对那绿始而“震惊”,终而“景仰”?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解说。(4分)
小题6:对本文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叙写断株再绿的情景,较多地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 不屈不挠的精神。 |
B.“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默然枯立”等描述是一种铺垫,是在为下文的蹿出绿枝“恨 不能穿云摩天”蓄势。 |
C.“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之“非同一般”是指其经受过惨烈的磨难;句间用逗号 停顿,意在强调“那绿”。 |
D.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抒发对生命力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 |
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②”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节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齑(jī)臼(jiù):捣粉末的器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尝过( ▲ )曹娥碑下 (2)卿解不( ▲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
A.魏武尝(曾经)过曹娥碑下 | B.杨修从(跟从) |
C.魏武乃(才)曰 | D.女子(女人,与男人相对 )也 |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小题4: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题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小题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 (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
③可爱者甚蕃 ( ) ④濯清涟而不妖 ( )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小题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6分)
小题6: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说说下面句子中“之”的含义。(6分)
(1)水陆草木之花: (2)渔人甚异之:
(3)闻之,欣然规往: (4)吾欲之南海: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最新试题
- 1已知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第15题图
- 2下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
-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的图象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1)实验与探究:由图观察易知A(0,2)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 4据2013年2月18日央视新闻报道:春节期间,不少国人跑到国外采购商品,主要原因是其比国内便宜。同样的商品在中国售价偏高
- 5I still can’t believe my eyes when I remember the scene_____
- 6红星中学开展了“绿化家乡,植树造林”活动,并对该校的甲、乙、丙、丁四个班级种树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将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图①和
- 7连接电路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电源的______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源.
- 8一白炽灯泡的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分别为36W、36V,若把此灯泡接到输出电压为18V的电源两端,则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 9在Rt△ABC中,∠C=90°,已知a边及∠A,则斜边长应为( )A.asinAB.acosAC.acosAD.asi
- 10读图,S表示太阳,E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热门考点
- 1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 2如图所示,OB⊥OD,OC⊥OA,∠BOC=32°,那么∠AOD等于[ ]A.148°B.132°C.128°D
- 3某商店预备在一个月内分批购入每张价值为20元的书桌共36台,每批都购入x台(x是正整数),且每批均需付运费4元,储存购入
- 4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1,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5阅读下列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
- 6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新中国B.完成了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了
- 7情境一杉杉自进入九年级以来,为了迎接中考体育测试,每天坚持长跑,风雨无阻。杉杉的行为体现了他具有 品质。(
-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气体
- 9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 )A.B.C.D.
- 10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低的原因是 ( )A.邻羟基苯甲醛不形成氢键,而对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