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分)怒 绿刘心武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分)
怒 绿
刘心武
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③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⑤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⑥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⑦那绿令我景仰。
小题1:概括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那一天                          30多年前
——被雷劈残的古柳抖擞绿枝,我企图以画传其神髓 ——
改革开放后                                最近 
参观国内外画展,断株重蹿新枝的作品令我感慨——丰                           
小题2: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改成“不管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还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这样用语更显连贯。你以为如何?谈谈你的看法。(2分)
小题3:品析第②段划线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3分)
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
小题4:作者为什么称“那绿”为“怒绿”?(4分)
小题5:作者为什么对那绿始而“震惊”,终而“景仰”?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解说。(4分)
小题6:对本文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叙写断株再绿的情景,较多地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
不屈不挠的精神。
B.“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默然枯立”等描述是一种铺垫,是在为下文的蹿出绿枝“恨
不能穿云摩天”蓄势。
C.“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之“非同一般”是指其经受过惨烈的磨难;句间用逗号
停顿,意在强调“那绿”。
D.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抒发对生命力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
谐相处的愿望。
答案

小题1:被撞断的国槐蹿出新枝绿叶,令我震惊丰子恺题诗素墨画使我的认识提升
小题1:开放题。可以:改动以后便与第二、第三段的内容相对应,显得更连贯。
不可以:“天灾人祸”是人们熟知的成语,先说天灾,后说人祸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小题1:答案要点:比拟的手法,富有动感,表现顽强的生命力。
小题1:受到重创的残株“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
小题1:始而震惊:对断株蹿绿的现象非常惊讶;终而景仰:断株蹿绿所表现的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由“震惊”到“景仰”表明“我”对断株重蹿新枝的认识的提升,文章也是以作者这一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作为线索组织内容。
小题1:D “也含蓄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愿望”之说没有依据。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把握关键词语,写出即可。
小题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说明理由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拟人修辞,拟人修辞的作用: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上下文,把握关键词句即可。
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上下文,把握关键词句即可。
小题6: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文中没有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应和
谐相处的愿望“。故选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分)怒 绿刘心武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绝妙好辞(12分)
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②”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节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齑(jī)臼(jiù):捣粉末的器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尝(   ▲    )曹娥碑下  (2)卿解( ▲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
A.魏武(曾经)过曹娥碑下B.杨修(跟从)
C.魏武(才)曰D.女子(女人,与男人相对 )也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 分)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小题4: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  (3)窥谷忘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题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小题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陶渊明爱菊 无有偶       B香远清 精求精
C陶后有闻 屡见不         D乎众矣 因地制
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水陆草木花 (             )     ②可远观不可亵玩 (            )
③可爱者甚 (              )     ④清涟而不妖 (               )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小题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6分)
小题6: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说说下面句子中“之”的含义。(6分)
(1)水陆草木之花:                   (2)渔人甚异之:            
(3)闻之,欣然规往:                 (4)吾欲之南海: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题目。  (23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小题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5分)
小题5:“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文后下面题目。(10分)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小题1:品味“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一句中用“慈善”修饰“冬天”的妙处。(4分)
小题2:结合节选文段内容,说说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3:作者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如果将这句话改成“这是个理想的境界”,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