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于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
① 皇甫湜:(公元777—835),唐代散文家。②素:平时,向来。③《高轩过》: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④通眉:两眉通连。
小题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6分)
(1)父异焉 (       )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3)指物作诗立(         )   (4)稍稍宾客其父(           )
(5)暮归(   )     (6)自有名    (     )
小题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2)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
小题3:选出下列“于”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舅家见之     B贤材人远矣      C厅事之东北角    D书投囊中。
小题4: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分)
小题5: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1)略(2)让李贺作诗,(他)一提笔就完成了,像平时就构思好了一样。
小题1:B
小题1:呕心沥血。
小题1:(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小题2:解释文中画线词。(3分)
(1)前后如此____________     (2)时朝廷虽尝禁止__________ (3)而人谓之不韵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小题4:“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写出了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小题(15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节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4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           ②王之蔽甚矣(         )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           ④以先帝遗德(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小题3:【甲】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乙】文“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中,“内”是指          ,“外”是指          。(3分)
小题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两文共同之处,但劝说的方式各有不同中,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⑴臣之妻臣。(    )⑵期年之后。(    )
⑶非大王能用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左右皆引试之。
小题4: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三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B.时先主新野大泽乡
C.遂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D.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臣卑鄙”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扶苏以数谏故
C.遂许先帝以驱驰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小题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臣本布衣”中的“臣”指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中的“君”指徐庶。
B.甲乙两段叙了同一件事,但两段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重在表现诸葛亮人物的不同凡响,后者重在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C.“时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的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D.“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此句是刘备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明他向诸葛亮问计的诚恳态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15分)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在塔里木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小题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2分)
小题2:文章第一段运用排比的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3:第(7)段中画线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4: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表达?有何作用?(2分)
小题5:“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3分)
小题6: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慨和思考。(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