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颜回好学》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tòng)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④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颜回好学》
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tòng),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蚤:同“早” ③恸:哀痛之至  ④鲁哀公:鲁国国君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门人亲益:更加B.不怒迁:转移
C.不过贰:重复D.今也则亡:死亡
小题2:请将“弟子孰为好学”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你从颜回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小题1:①不迁怒,不贰过。(1分)
解析

小题1:C应是犯两次。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从中所得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颜回好学》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tòng)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④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2)人物不相睹  略:           
(3)皆披发身  文:             (4) 饮食百物皆倍常时  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潮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
B.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一舸无迹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出没鲸波万仞中
D.海涌银郭仅有“敌船”火所焚
小题3:请将文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质》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于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这;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范仲淹,北宋著名大臣。②饶州:州名,州所在今江西波阳。③朋党:旧时士大夫名各树党羽,互相倾轧,称朋党。即现在的所谓宗派。④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⑤国门:首都的城门。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廷治朋党方:当时,正在B.士大夫莫敢往别:辞别
C.王待制质独病饯于国门扶:带着D.何自朋党陷:陷害
小题2:请将“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3:“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中的“独”与哪句话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它表现了王质怎样的品格?(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小题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余寒犹厉,冻风时/一鼓B.二十二日天和/宾客意
C.未百步返/饮少D.于时冰皮解/而髻鬟之掠也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作者在春游满井的时候,可谓心情愉快,轻松惬意,他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他的这种心情“             ”,实在高明。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把自然万物的滋荣与自己愉悦心情结合起来,在写景中渗透洒脱而真挚的感情,使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清新恬静的情趣。
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地表现其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C.文章善用白描和比喻,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喻理,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描写山川草木增添诗情画意。
D.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作铺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墨子·鲁问(节选)
注释:①〔鲁阳文君〕即公孙宽,楚惠王授予他鲁阳之地,故又称鲁阳文子。 ②〔天诛〕上天的惩罚。③〔***其父〕***害他们的国君。④〔不全〕指五谷不熟。⑤〔强梁〕强横,强悍不顺。⑥〔悖〕荒谬。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阳文君曰               (  )   (2)故其父之               (  )
小题2:请将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鲁 阳 文 君 曰 然 吾 以 子 之 言 观 之 则 天 下 之 所 谓 可 者 未 必 然 也
小题3:请简要说说墨子是如何说服鲁阳文君的?(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通读选文,说说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0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欧阳修《丰乐亭记》)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日:这里是“经常”的意思。③掇:拾取,采取。④上:皇上。⑤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佳木而繁阴                    ②遂书以其亭焉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小题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2分,用原文回答)
小题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1分)
小题5:(3分)甲、乙两文描写景物方法上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例如,甲文以“野芳发而幽香”言春,以“佳木秀而繁阴”状夏,……,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                       ”言春,以                  指夏,以                     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