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小题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小题2:选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朴实严谨,作者采用生动典雅的语言描述有什么好处?
答案
小题1:B
小题1: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或: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可读性)
解析
小题1:“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错,这句话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
小题1:是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生动的语言有什么作用,平时要有所积累,主要是生动,有文采,有吸引力,激发兴趣。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每题2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
B.及见之 及:等到 |
C.趋焚之 趋:追逐 |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C.皆以美于徐公 | D.以光先帝遗德 |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命名 |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
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 |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 |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
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小题1: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 | B.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
C.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 D.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小题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小题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3分)
小题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塞满,充满) | B.四支僵劲不能动(肢体) |
C.右备容臭(臭味) | D.同舍生皆被绮绣(穿) |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B.无从致书以观 |
C.以塞忠谏之路也 | D.以其境过清 |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
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
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
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5: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2分)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A.收人而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
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
什么?(2分)
最新试题
- 1【题文】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
- 2以下属于毛细血管球结构的是 [ ]A.肾小体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小囊
- 3如图,已知⊙O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AOB=45°,点P在x轴上运动,若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
- 4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工业纯碱(碳酸钠)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欲测定某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以下实验:称取
-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赎罪/ 渎职犬吠/ 肺腑和面/ 曲高和寡B.龌龊/优渥缱绻/
- 6702班某兴趣小组有7名成员,他们的年龄(单位:岁)分别为:12,13,13,14,12,13,15,则他们年龄的众数和
- 7a为有理数,定义运算符号△:当a>0时,△a=-a;当a<0时,△a=a;当a=0时,△a=0,根据这种运算,则△(1+
- 8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认识自然规
- 9The coat was a little bit small for him, so he changed it
- 10已知函数f(x)=ax2+(1-3a)x+2a在[1,+∞)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0,1)B.(
热门考点
- 1某校为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制定了“阅读奖励方案”.方案公布后,对持“赞成”、“反对”、“弃权”三种意见的人数进行统计,绘制
- 2(7分)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A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 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含双键结构的是( )A.乙醇B.乙烯C.乙酸D.乙醛
- 4I’m not so sure I like my friends any more. I used to like t
- 5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可能发生疫情的地方,过一会儿,没有喷洒药水的地方也能闻到
- 6已知正项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和为50,则a5·a6的最大值为[ ]A.50B.25C.100D.40
- 7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地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②丙地将为阴雨天气 ③乙地比丙地气温高,气压低 ④丙地比乙地气温高
-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纬度约60度 B.我国领土从东到西跨越经度约50度 C.我国领土大部分
-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
- 10如图是清华大学草坪上的日晷,它的基座上镌刻着拉丁文“FACTA NON VEBR”及其中译文“行胜于言”,日晷是利用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