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投舒丧命王大将军①既亡,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②,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刺史。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刺史。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依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王应是王含之子,王敦无子,把王应过继为儿子。②世儒:指王彬。③江州当人强盛时: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将军王敦强盛的时候。④愍(mǐn)恻:怜悯恻隐。⑤守文:谨守成法。⑥意表:意料之外。恨:遗憾。⑦恨:遗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世儒江州刺史为:作为
B.含应曰语:告诉
C.必愍恻兴:产生
D.含不从:听从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密具船待之
A.深为恨B.君之力
C.积芦灰止淫水D.若与我,皆丧宝也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含仅凭关系好坏决定投靠谁,而王应却能根据人品性格来作判断,比王含更有洞察力。
B.王应谨遵父命,虽然心里知道投奔王舒是不理智的做法,但还是和父亲一起投靠了王舒。
C.王舒谨守成法,毫无慈悲之心,他残忍地***害了没了靠山,希望能得到收留的王含父子。
D.王彬为人仗义,很有同情心,虽然曾与王敦有过节,仍然不计前嫌,“密具船以待之”。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的“为”是担任的意思。
点评: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以”表目的,是“来”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把”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D项中的“以与我”实为“以之与我”,“以”也是“把”的意思。只有C项中的“以”是表目的的。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
小题1:试题分析:D项中的“王彬‘虽然曾与王敦有过节,仍然不计前嫌’”的说法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
点评:对于每一个选项的内容,其原句出现在什么地方,哪个段落,都要找到根据。然后,仔细阅读相关的句子,看是不是跟选项的意思一致,一致则排除掉。另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做进一步验证。当然,更不能认为找到答案就不看下面的选项了,一定要把选项辨析完,才能使答案更准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投舒丧命王大将军①既亡,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②,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刺史。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本文选自《           》,原著是由西汉(        )汇编成书的。(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形貌昳丽(             )             ②视之(             )
③王之甚矣(           )              ④时时而进(             )
小题3: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问题时在语气和感情上有明显差异。请从原文中分别找出并说明各自不同的感情内涵。(3分)
小题4:全文生动入理,形象鲜活,请从两方面说说此次进谏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
小题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一说,邹忌讽谏这种劝说艺术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怎样的借鉴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摘自《过庭录》)
注释: ①谪:贬官。②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③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④贻:遗留。⑤隙:时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受人言(          )        ②其意盖在故人耳(          )
小题2:范仲淹与滕子京为同年进士,在滕子京“愤郁”之时,范仲淹有何反应。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小题3: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文中那些光照千秋的经典名句已成为后代贤者志士的崇高追求和人生准则。从短文中你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古文阅读。(15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5分)
①咸:            ②邑人:          ③绝境:    
④无论:          ⑤不足:       
小题3: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古文阅读。(9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小题1: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的词语:(3分)
一羊           ②             ③ 亡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小题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 曾子***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为女***彘②。”妻适③市反,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女:同“汝”,你 ②彘:猪  ③适:往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项为之强                          数十                        
曾子捕彘***之                    妻之曰                      
小题2: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小题3:请从(甲)文中摘录成语(至少两个)(2分)
小题4:(甲)文中看似平常事物在“我”眼里却变得趣味盎然,原因是:                  
(乙)文表现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