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肉) 岁赋其二(每年) |
B.若毒之乎(怨恨)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
C.吾恂恂而起(表修饰的连词)黑质而白章(表并列的连词) |
D.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谨食之(喂养) |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B.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 D.烟笼寒水/月笼沙 |
A.触草木,尽死; | B.言之,貌若甚戚者。 |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D.言之,貌若甚戚者。 |
A.“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迷离的画面。 |
B.“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
C.“永之人争奔走焉”最重要的原因是毒蛇可以治病。 |
D.第二段中蒋氏的捕蛇遭遇可用成语“九死一生”来形容。 |
A.甲文关心百姓疾苦,乙文担忧国家命运,这两位作者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同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乙文主要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讽刺了晚唐官僚贵族醉生梦死的腐败空虚生活。 |
C.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先议后叙,乙文是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 |
D.甲文的主旨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乙文的主旨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A.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借皇上的命令招募能捕蛇的人。) |
B.几死者数矣(几次都差点死了。) |
C.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我的蛇还在,就可以放心地睡。) |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好像可信。)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C
小题6: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中“腊”为“晒、晾”。“腊之”的“之”指的是“腊肉”,“腊”是名词动用。
点评:本题不难,课文注释中有解释。学习古文,要注意文言字词含义的变化,词类的活用在古文中是常用见,对课文注释中提到的尤其是注意识记,记住本义和转义,是什么“活用”,在九年级学习阶段,也要大致了解。古文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通假,名词作状语,形容词名用,名词动用,使动用法等。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而乡邻之生日/蹙”,这样的划分破坏了句子的原意,应该是“而乡邻之/生日蹙”,此句中说的不是乡邻的“生日”如何,而是说乡邻“生活”如何。“日”意为“一天比一比”(蹙:贫困),是名词用状语。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是学过的课文,对C项中的错误,老师讲授时肯定要重点提及。文言朗读停顿的判断,是重要的,朗读是理解文章准备,朗读不对,就会理解错误,本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诵读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读准能帮助理解,同样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也能帮助自己读好文章,所以解答此类题,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
小题3:
试题分析:A句“触草木,尽死”,“触”前省略了“蛇”,“尽死”前省略了“草木”;BD句“言之,貌若甚戚者”,“言之”前省略了“他”(蒋氏)。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理解好句意更可判断。古文的语言是极其精炼的,语句中往往省略了一些成分,常常是主语省略(如本题)和介词后的宾语省略(比如,“以为”,很多是“以之为”),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古文语句结构的这个特点,翻译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交蛇可以不交租,说明租税繁重,比毒蛇对百姓的伤害还严重。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内容和思想比较熟悉。此题拟题较好,题干中“赏析”一词和选项提示了学生“赏析”指的是什么:评析作品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以考代学。
小题5:
试题分析:甲文《捕蛇者说》不是先议后叙,而是先叙后议,先是蒋氏自述经历,后是作者的议论“苛政猛于虎也”。
点评:本题不难,甲文《捕蛇者说》学生很熟悉,错误点易于判断。“写作方法”是个宽泛的概念,对于古文来说,在概念上没有严格的界定,怎么叙述议论,怎么描写抒情,表达方式都属于“写作方法”的内容,另外还有“对比”“衬托”“用典”“互文”“动静结合”等。学习古文,写作方法上常识性的知识也要了解。
小题6:
试题分析:A句中的“聚”是“征收”的意思,是征收蛇,而不是“募能捕蛇的人”;B句中的“几”是“几乎”的意思,不是“几次”的意思;D句中的“犹”是“更加”的意思,不是“好像”的意思。
点评:本题有难度,选项中的错误点不太明显,学生不太容易判断。学习古文在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字字落实,不可遗漏,不能只求大概的意思。对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虚词也要准确理解,比如“而”就有很多种关联的方式,有表示并列,有表示承接,有表示转折,有表示假设,要仔细分辨。
核心考点
试题【【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黄生借书说》选段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⑴家贫难致____________ ⑵辄省记____________
⑶落落大满____________ ⑷为一说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词“可惜”是个古今异义词,请写出它的古义和今义。(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⑴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⑵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小题5: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6:甲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亭亭净植(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宜乎众矣(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3分)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小题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岁苦支备 ②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③今旦大雪 ④臣怪之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望天而歌
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 B.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
C.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百 姓 不 知 享 永 逸 者 当 在 何 人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译文: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译文:
小题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只划一处)(1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3分)
咸:( ) 足:( ) 诣:(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2分)
小题5:语段中村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用原文回答)(2分)
最新试题
- 1 = 。
- 2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①提取
- 3【题文】设为实数,且满足:,,则
- 4如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熟石灰属于易溶物B.任何固体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C.石灰
- 5右图为20世纪初期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形象,其主旨是A.破碎的巨人不堪一击B.腐朽落后导致了挨打C.西方的盛宴中国的悲剧D.
- 6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2x+y的最小值为____
- 7 I was about to leave_______ something happened, which attra
- 8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D.②
- 9Is that _____ pencil case? [ ]A. he B. him C. his D. he"
- 10完成下列对话,每空一词。—Hello 1._____ your name?—2._____ name"s Jenny.
热门考点
- 1阅读理解。 Grown-ups are often surprised by how well they rem
- 22010年10月1日19时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其环月飞行的高度为100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比环月飞行高度
- 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4x,若用配方法解该方程,则配方后的方程是[ ]A.(x﹣2)2=7 B.(x
- 4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 )A.15B.60C.120D.240
- 5Taking away a city"s rubbish is a big job. Every day trucks
- 6(8分)2,4,5-三氯苯酚和氯乙酸反应可制造除草剂2,4,5-三氯苯氧乙酸。某生产该除草剂的工厂曾在一次事故中泄漏出有
- 7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 8把盛水的水桶拴在长为l的绳子一端,使这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要使水桶转到最高点时水不从桶里流出来,这时水桶的速率可
-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
- 10如下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