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小题1:第①段依次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主要想表现了早晨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2: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3分)
小题3: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2分)
小题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5: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还写了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1:表现了早晨清新、宁静。 (2分)
小题2: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3分)
小题3: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2分)
小题4: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3分)
小题5:这篇文章不只描景,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3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读第一段可见,前面都在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最后一句“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进行了总结。因此可得出,第一自然段写出了早晨清新、宁静的特点。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关键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分析时,我们要读二、三两段,清晨是一天的开始,它是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因此把它比作“新起点”,“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这就是对人生的启迪。而第三段中,清晨是“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把它比作“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这就是对我们人生的启迪。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到语句出现的语段,并精读相关语段,找到切题的关键信息,并根据题***要求,提取(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3:试题分析:“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由此句可知,它写出了朝云,颜色嫩红,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的特点。“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这个语句写出了朝云颜色的变化,由红变白,越来越透明。把两个句子加以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语句)放到相应的语句(语段)中,并结合上下句内容分析理解,得出相应的正确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是奋斗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因此,当朝云散去之时,作者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的激情。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全文内容,有时还要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时,尤其要注意,把句中的关键点(词)解释透彻。
小题5:试题分析:本文确实“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它是借景写情,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表达自己要投入到人生奋斗历程中的激情与渴望。
点评:理解文章主旨要结合文章内容、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等,还要看看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描写、叙事中表达出什么样的理想情怀。在分析主旨时,借助其中的关键语句,判断作者的立场情感,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词语来组织语言。
核心考点
试题【文段(二) 晨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小题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
A.道德 | B.道理 |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D.道路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的( ),他的代表作为( )。(4分)
小题2:在横线上填上原文。(2分) 、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6: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色?渔歌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隶:属于 | B.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 |
C.仲永之通悟 通悟:通达聪慧 | D.贤于材人远矣贤:贤明 |
A.传一乡秀才观之或以钱币乞之 | B.并自为其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C.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 | D.其诗以养父母或以钱币乞之 |
A.本文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还是王安石。 |
B.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三个阶段。 |
C.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这可以证明方仲永天资聪明。 |
D.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
勉过子读书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qì)于涂者数(shuò)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呜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作辍,其勤堕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①但恐始勤终随 ②皆有百里之适
③马瘠车敝 , ④其必先于鸡鸣者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
②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
小题3:本文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几个关于“勤”的名句。(2分)
最新试题
- 1三个连续奇数,它们的平方和为251,则这三个数分别为______.
- 2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水中的月
- 3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的值为____________.
- 4根据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
- 5“5·12”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开展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示例:①抗震救
- 6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要想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就要
- 7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V随温度t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图中AB段的状态为
- 8已知集合 ,则P的子集共有( )A.2个B.4个C.6个D.8个
- 9Baby girls make their way directly for dolls as soon as they
- 10某网站上组织了一次讨论,其中David, Joe, Sophie, Michael与Bauer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以下是他
热门考点
- 1已知扇形OAB中,顶角AOB=,半径为R,P为弧AB上的动点,过P作PQ//OB交OA于Q,则面积最大值等于
-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大力提倡良好的信用意识,是因为①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
- 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
- 4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点电荷+q和-q以共同的角速度绕轴OO"匀速转动,P点离+q较近,则P点离+q较近,则P点的磁感应强度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
- 7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的C,连接AC并延长AC到点D,使
-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 9一名记者在建筑工地访问甲、乙、丙三名建筑工人时问:“三位师傅,请问你们在做什么呢?”甲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在砌墙吗?明知
- 10王鹏同学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研究电容器充放电的规律,他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0V,电阻R的阻值为20 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