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晨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小题1:第①段依次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主要想表现了早晨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2: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3分)

                                                                                 
小题3: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2分)
                                                                                 
                                                                                 
小题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5: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还写了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1:表现了早晨清新、宁静。 (2分)
小题2: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3分)
小题3: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2分)
小题4: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3分)
小题5:这篇文章不只描景,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3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读第一段可见,前面都在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最后一句“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进行了总结。因此可得出,第一自然段写出了早晨清新、宁静的特点。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关键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分析时,我们要读二、三两段,清晨是一天的开始,它是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因此把它比作“新起点”,“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这就是对人生的启迪。而第三段中,清晨是“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把它比作“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这就是对我们人生的启迪。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到语句出现的语段,并精读相关语段,找到切题的关键信息,并根据题***要求,提取(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3:试题分析:“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由此句可知,它写出了朝云,颜色嫩红,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的特点。“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这个语句写出了朝云颜色的变化,由红变白,越来越透明。把两个句子加以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语句)放到相应的语句(语段)中,并结合上下句内容分析理解,得出相应的正确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是奋斗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因此,当朝云散去之时,作者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的激情。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全文内容,有时还要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时,尤其要注意,把句中的关键点(词)解释透彻。
小题5:试题分析:本文确实“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它是借景写情,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表达自己要投入到人生奋斗历程中的激情与渴望。
点评:理解文章主旨要结合文章内容、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等,还要看看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描写、叙事中表达出什么样的理想情怀。在分析主旨时,借助其中的关键语句,判断作者的立场情感,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词语来组织语言。
核心考点
试题【晨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小题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16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1)四时备(    )         (2)晓雾将(   )
(3)势竞上(   )        (4)横柯上(   )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2分)
A.风烟净与时B.猿则百叫无滔滔不
C.势竞上荆请罪D.猛浪若御风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是写水流势湍急,乙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答                                     
小题5:甲乙两文同是写景散文,请你说说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6)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①未识书具:                        宾客其父: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泯然众人矣:                       
小题2: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小题3: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                                  
②少年时期,才思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           , “泯然众人矣”。
小题4: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小题5: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4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题。(14分)
①.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②.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拿起、提起)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拟题目)曰《高轩(车子)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小题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分)                                                                           
小题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期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小题3: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小题4:《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__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
C.叙事明理D.寓情于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任选两个作答,多答不加分)。(2分)
不枝,香远清   益:                  可爱者甚    蕃:
亭亭净             植:                  陶后有闻    鲜:
小题3: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