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之使内外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船屋俨然
C.去停数日,辞乃记之而(《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也策之不以其(《马说》)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小题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小题3: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小题4: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感到诧异/不同,B-离开/屋子,C-离开,D-说/正确的方法。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乃”“ 无论”, “乃”在此句中应译为“竟然”,“ 无论”应译为“不用说,更不必说”。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中事件的叙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中事件的叙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雨中听花语
⑴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
⑵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
⑶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⑷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⑸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的晃动着。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⑹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⑺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⑻雨停了,花儿们慢慢的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⑼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                      
⑽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⑾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的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     
⑿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                 
⒀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⒁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⒂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
⒃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
小题1:文中第10节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哪些启迪。(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雨点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
‚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小题3:文中第3节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4:题目“雨中听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且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言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痛,曾母病,曾子亦病乎?曾母死,曾子辄死乎?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于公子案下。鹯追击,***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让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曰: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
(取材于王充所著《论衡》)
注释:鹯(zhān):古书中的一种猛禽,似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信而之(这样)B.俗人此而说(因为)
C.留,参且到(希望)D.以击鸠之罪(责备)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无不之事谓为信
B.巡公子案下其一犬坐
C.盖至孝其境过清
D.圣人不能使鸟兽义理之行贤能之用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
小题4:“虚言”之“虚”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借“虚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小题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2分)
(1)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一石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小题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分)
小题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 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随便。
小题1:解释文中的划线词(4分)
(1)人初不知其( ) (2)公诘其失船何日(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小题3: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小题4: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小题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