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离开家,最留恋的是什么?”看着我狼吞虎咽,妈妈忽然开口问道。
“我?”我一面吃,一面含糊地答道,“我留恋的是我的学校,我的同学们。”
“家呢?”妈妈的语调中微微有些失望。“你一点也不留恋吗?”
“家?”这个问题几乎从来没有在我的心中引起过注意,我怔了一下,才觉得有些愧意,连忙补充道,“家当然也留恋。”
妈妈大概听出这并不是我的真实想法,怒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便默然了。过了一会,她又抬起头来问我:“你离开的时候,会不会哭?”
“哭?”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男孩子,怎么可以哭!”
妈妈笑了一笑,但我觉得好像有点勉强。我不大明白,她实在是怎么想。
离开的那天上午,我仍在兴高采烈地向邻居道别。自己一边想着,午饭一吃,我便要出发,横过太平洋,远走高飞,留下惊异的他们,心中便觉过瘾。刹那间,我便以为自己是引人瞩目的人物,一种莫名其妙的虚荣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
时间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身边滑走,这“最后的午餐”,一下就伸到我的面前,我突然觉得心沉了下去。全家围坐在一张桌上边,吃的是鸡粥。刚吃两口,妈妈突然掩面而去,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却拼命地忍着,只顾低头一口口把粥往嘴里塞。突然呛住了,我抬起头,正想咳一下,却瞥见爸爸一边吃着,泪水却无声地流了一脸。
我怎样都抑制不住了,“哇”的一声,便冲向洗脸间,在那里没命地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候,我才有些意识到,我这一去,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再回头。但在这以前,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个错觉,以为这不过是一次远行,去了还会回来。
但,我就像只断线的风筝,永远也回不去了。
爸爸妈妈千里迢迢跑来探望我的时候,已经是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一别,竟会如此长久,当初我怎么会想得到!
我只记得,那年,当我走向海关时,送行的人们被铁栅栏隔在一百米以外。我提着手袋,一步挨着一步地走,并且频频地回过头去,往人丛中寻找爸爸妈妈的踪影。
我终于见到,爸爸和妈妈正在那边挥舞着手。我的眼泪又涌了上来,我放下手袋,无力地举起手,招了一招,连再多看一眼也没有勇气,便回头顺着人群向前流去。等我想再看他们一眼时,我的视野已经给建筑物挡住了。爸爸呢?妈妈呢?全都看不见了。
就这样,我便踏上人生的旅途。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心顿时好像给分隔成几片。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身边半步啊!
那时,我才十六岁。
1、开篇“那时是何等的青春年少”一句的含义是: 。
2、根据文意,分条简要概括“我”为离家而感到高兴的主要原因:
(1)
(2)
3、“爸爸妈妈千里迢迢跑来探望我的时候”一段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这样写有何作用?
。
4、文中第一段加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简要品析这句描写的妙处。
。
5、第9段中说:“我不大明白,她实在是怎么想的。”那你知道“妈妈”此时是怎么想的吗?试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
。
6、有人为离别而悲,有人为离别而喜,有人为离别而悲喜交加。你对离别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
2、①“我”让父母和周围的人惊异、关注,以满足我的虚荣心。
②“我”以为这不过是短暂的分离,去了还会回来。
③年少无知,不懂离别的悲伤。(答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3、插叙(补叙),既补出了离别时间之长,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又避免了平铺直叙,同时形成强烈反差,强化情感的表达。
4、神态描写,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我”当时神采飞扬的样子,从而将“我”因可以离家而高兴的无知刻画得淋漓尽致。
5、能突出母亲对儿子的不舍及对儿子年幼无知感到伤感无奈的心理即可。
6、“略”
陈 敏
他仿佛也是一个被命运诅咒了的孩子,三岁里,上天就带走了他的妈妈,他被托付给保姆照看。他无拘无束,野草一样疯长。他打骂小伙伴,抢他们的玩具,损坏他们的东西。他那样为所欲为似乎并没什么大碍,因为他的保姆会替他摆平一切。她善于向别人说软话,喜欢提着钱袋跟在他的身后给别人赔款道歉。他觉得这一切很好玩,因此,当他感到周围的世界太过平静的时候,他就要闹出一点动静来。他曾无缘无故地打落了一个小女孩的门牙。
这个大名鼎鼎的孩子在校内外声名远扬。他把老师的头弄得很大。没有一个班主任愿意接纳他,你像一只皮球一样从一个班被抛到另一个班。无奈,年级主任采用了抓阄的方法确定他的班主任。他的命运不错,被一个美丽、和蔼、可亲的女老师抓了去。
他依旧我行我素,夜晚在网吧里激战,白天在教室里酣睡。他打了不少人,也被不少人打过。这一次,他的伤势不轻,他的头被打了一个窟窿,让医生缝了好几针。他头上扎着绷带,戴着一个脏兮兮的军帽,像一名从战场上归来的伤员,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
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跟前,微笑着说:“小强,今晚教室里很闷,我们出去透透风好吗?”他跟着老师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边的草地旁。老师抬起手,轻轻地揭开他头上的军帽,问:“疼吗?你真让我心疼!”老师手上的温度烫得他心中一热,生命中,他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抚摩,第一次听到这么顺耳的话。他抬头看老师,感到自己的眼圈竟热了一下,但他没有掉眼泪。
多年来,从来没有人问过他哪里疼不疼,舒服不舒服;也没有人叫他的乳名,连那个保姆喊他里也只是“喂”!同伴们总给他取难听的外号,什么“狗都嫌”、“犯人坏”,怎么难听怎么叫。谁打了他骂了他,他都是自己冲上去解决。那个保姆只管做好好的陪他吃,吃饱喝足了就卧在沙发里养膘,然后找机会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他以惹祸了,需要更多的赔偿费。于是,他变成了一只好斗的小公鸡,他通过不停地惹麻烦来换取爸爸的电话。他喜欢听爸爸发脾气的声音,只要爸爸生气,他就觉得很得意。而今夜,老师这么一个轻经的抚摩,一句简单的问候,竟触动了他一贯坚硬的神经。夜色里,他看见老师的眼睛你天上的星星,正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他被网吧里的几个小混混追 到学校。一场混战就在教室门口展开了。老师及时赶来,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替他挨了结结实实的拳头。
几天后,他由爸爸领到老师家里。爸爸让他向老师道歉,他不肯笔直地站在老师面前,两眼红红的。许久,他,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给老师唱了一首歌,他把《祝你生日快乐》的歌词改成了“祝你早日康复”。他唱得很深情,听到老师湿润了眼睛。
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来临时,他的一篇名《老师的那双手》的作文在市里获了二等奖,居然有三百元奖金。
花钱无数的他在拿到这三百元的奖励时,感到那段懵懂叛逆的日子在一点一点远去。
圣诞节来临,他走进一家商场,精心地选购了一条红红亮亮的围巾。
圣诞节早上,他来到老师必经的那条路口。老师被他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以为他又惹了祸。这时,一团棉绒绒的、火热般的围巾立即被挂到她的脖子上。他凑到她的耳边,悄声地说:“师,你能抱我一下吗?很久了,我一直想让妈妈抱一下,可一直没等来……”
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
“今天起,如果你愿意,老师天天抱你一下,好吗,小强……”
1、小强使老师很头疼。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的?(简略概括)
答:
2、“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同学们为什么如此哄笑?
答:
3、“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请说说这个比喻表现了老师怎样的精神?
答:
4、“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是哪些原因使老师产生这样的举动?
答:
5、假如惹是生非的小强是你班的同学,你认为大家应该怎样对待他?
答:
①一位女教授退休后,为了享受清静的生活,搬到了郊外一处一层楼房,不久,她就发觉,这里环境不尽人意:住房间如同陌路,不时还会因声响和下水道堵塞等事情发生争吵,楼道门口尘土乱飞,痰迹斑斑……
②一天,女教授偶尔发现楼角有一个废弃的花盆,不仅灵机一动,捡回来洗干净,再到路边装满土,然后洒下一点肥料,用水(jìn)透,待土潮湿松散时,将一粒茉莉种子精心种下。最后,放在楼门口一侧。从此,她每天早起必将花盆周围和整个楼道都打扫一遍。
③人们开始还觉得奇怪,但大家都想,老太太可能是一时高兴,扫上几天,过后一切都会恢复原样的。终于,花盆里的生命破土而出,青翠翠、水灵灵、挺着个小脑袋,如一个稚气十足的小顽童,煞是可爱。小苗儿一天高似一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啊!原来这是一盆花儿啊!看来这是个很有品味的老人啊!
④花香弥漫,有如一块(cí)石引得楼上楼下的居民前来观赏,它素雅的气质,冰清玉洁的风范,犹如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少女无声飘荡着的圣洁灵魂。人们惊叹之余,无不把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投向老教授,不知不觉,这里的谈笑多了起来,有时龙门阵一直摆到深夜,见面后脸上都挂满了笑,有时来了兴致,还要一起喝两盅,楼道门口往往不等老太太打扫就已经干干净净了……
⑤现代作家夏衍先生在其力作《野草》中,回答了一个极普通却又异常难解除的题目: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答案是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它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掀翻万斤巨石,在悬崖峭壁的顶峰上扬起生命的旗帜。
⑥每个人的心田,不过方寸之地,但却是一块最大最肥的沃土,想收获幸福、快乐的果实吗?不难,只要种下一粒美好的种子!
1、根据文中所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文字。
(jìn) 透 (cí) 石
2、第④段“人们惊叹之余,无不把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投向老教授”中“人们”在“惊叹”什么?又为什么“把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投向老教授”?
3、文章先写楼道环境极差,后写楼道口“花香弥漫”,人们“脸上都挂满了笑”从表现手法来看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第⑥段作者说“每个人的心田”都是“一块最大最肥的沃土”。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你谈谈对题目“种下一粒美好的种子”的理解。
6、读完全文,我们不禁为老教授的行为而感动。想想自己,如何在自己的心田上“种下一粒美好的种子”?
7、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语言流畅,想象合理。
例句: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它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掀翻万斤巨石,在悬崖峭壁的顶峰上扬起生命的旗帜。
仿句:
王鼎钧
那时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埠,每年的税收非常多,加上种种不法利得,是谋职者心目中的金矿宝山,父亲能到那里弄得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可是,据说,父亲离家两年并没有许多款项汇回来,使祖父和继祖母非常失望。
大约在我出生后一年,那位军阀被国民革命军击败,父亲在乱军之中仓皇回家,手里提着一只箱子。那时,手提箱不似今日精巧,尺寸近似19寸电视机画面,厚度相当于一块砖头,这只箱子是他仅有的“宦囊”。 箱子虽小,显然沉重,乡人纷纷议论,认为这只随身携带的箱子里一定是金条,或是珠宝。一个庞大的集团山崩瓦解之日每个成员当然抓紧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上海不是个寻常的地方啊,伸手往黄浦江里捞一下抓上来的不是鱼是银子。可是,我家的经济情形并没有改善,依然一年比一年“紧张”,遣走使女卖掉骡子,把靠近街面的房子租给人家做生意。乡人伫足引颈看不到精彩的场面,也就渐渐地把那只手提箱忘记了。
我初小结业,升入高小。美术老师教我们画水彩,我得在既有的文具之外增添颜料和画图纸。这时,父亲从床底下把那只箱子拿出来。箱子细致润泽,显然是上等的牛皮。
他把箱子打开。
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那时候我们的学生使用两种纸,一种叫毛边纸(我至今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米黄色,纤维松软,只能用毛笔写字;还有一种就是今天的白报纸,那时叫新闻纸,光滑细密,可以使用钢笔或铅笔。那时,新闻纸已经是我们的奢侈品。
父亲从箱子里拿出的纸是另一番模样:颜色像雪,质地像瓷,用手抚摸的感觉像皮,用手提着一张纸在空气中抖动,声音像铜。这怎会是纸,我们几曾见过这样的纸!那时,以我的生活经验,我的幻想,我的希冀,突然看见这一箱白纸,心中的狂喜一定超过看见了一箱银元!
当年父亲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纸。当年云消雾散,父亲的那些同事分头逃亡,有人携带了经手的公款,有人携带了搜刮的黄金,有人拿走了没收的鸦片,有人暗藏银行的存折。父亲什么也没有,打算什么也不带。
他忽然看到那些纸。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何况这些在家乡难得一见的纸。紧接着他想到,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伴着孩子成长。而这样好多纸会使孩子开怀大笑。他找了一只手提箱,把那些纸叠得整整齐齐装进去。
在两个三代同堂、五兄弟同居的大家庭里,继祖母因父亲失宠而嫌恶母亲,可是母亲对父亲并没有特别的期望。母亲当时打开箱子,看了,抚摸了,对父亲说:“这样清清白白,很好。”他们锁上了箱子,放在卧床底下,谁也没有再提。
倏忽七年。
七年后,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我得到那一箱纸顿时快乐得像个王子。由于纸好,画出来的作业也分外生色,老师给的分数高。
高小只有两年。两年后应该去读中学,可是那时读中学是城里有钱人的事,父亲不能负担那一笔一笔花费。他开始为我的前途忧愁,不知道我将来能做什么。但是,他不能没有幻想,他看我的图画,喃喃自语:“这孩子也许能做个画家。”
我用那些白纸折成飞机,我的飞机飞得远。父亲说:“他将来也许能做个工程师。”
我喜欢看报,尽管那是一个多月以前的旧报。我依样画葫芦自己“做”了一张报纸,头条新闻用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大边栏用“司马光打破水缸”。这又触发了父亲的幻想:“这孩子将来也许能编报。”
有一次我带了我的纸到学校里去炫耀,一张一张赠送给同学,引起一片欢声。父亲大惊:“难道他将来做慈善事业?”
父亲也知道幻想终归是幻想,他用一声叹息来结束。这时母亲会轻轻地说:“不管他做什么,能清清白白就好。”
清清白白就好。我听见过好多次。
现在,我母亲逝世50年了,父亲逝世也将16年了,而我这张白纸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几百万字。这几百万字可以简缩成一句话:“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虽然写满了字,每个字的笔画很清晰,笔画间露出雪白耀眼的质地。白色的部分,也是笔画。可以组成另一句话,那是:“生命无色,命运多彩。” (选自《台港文学选刊》)
1.本文在揭开箱子装的是白纸这个谜底之前埋下了多处伏笔,请指出其中两处?
答:(1)
(2)
2.请说说下面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①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答:
②生命无色,命运多彩。
答:
3.白纸寄予了“父亲”怎样的期待?
答:
4.画线的句子对表现父亲起了什么作用?从全文看,父亲的当年的行为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3)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4)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5)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6)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7)(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8)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9)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10)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母亲靠着替别人做洗衣工送我读完大学,可对她一生的血泪辛酸,我除了感激,似乎已没了别的表过方式。相反,在我放纵自己的性情干无聊事的时候,又总是把母亲的牵挂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不止一次地抢白母亲说:“我已经长大了,你就甭管了!”每每这时,母亲眼里便一片茫然。
(14)然而,若干年后,当我看到这则故事,当我抱着比日本大学生更虔诚的心态去替母亲洗脚的时候,我竟情不自禁跪下了,抱着母亲的双脚哽咽不止。我轻抚着母亲脚上冻疮留下的疤痕,亲吻着被岁月磨损的脚踝,擦拭着被生活挤压变形的脚趾,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眼前满是母亲奔波不停的疲惫身影。
(15)怀里的那双已显衰老的母亲的脚,浓缩了母亲一生一世的沧桑,雕刻着母亲抚育儿子的满腹辛酸。母亲正靠了那双脚,才满世界奔跑,一次又一次为她的儿女们带回希望。母亲的脚踩出了儿女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母亲的脚曾站立成一棵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可同时又被岁月剥蚀,风化成炭;母亲的脚,其实已不仅仅是一双脚,那分明是支撑世界的擎天柱,是托起未来与希望的秋千架。
(16)握母亲的脚在手的那个夜晚,我终于读懂了母亲,也才真正明白了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奉献。
(17)许多年以后,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8)我不知我的朋友们是否真回家拥过母亲的脚,但我是记住了这点的。当我飘飘然的时候,当我目空一切找不着自己的时候,当我颓丧甚至快堕落的时候,就会抽时间回到故乡,挑一个有月亮的宁静夜晚,坐在院里,为母亲洗脚,而后轻握着,闭上眼,平心静气地用灵魂去感触那沧桑、那高贵、那凛然。只在眨眼间,整个人就清醒了,亮堂了,没了失落的烦躁,没了落寞的苦恼,没了成功后的自以为是,人回归自然,心态趋于平静。
(19)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 。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4)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文中画线语句,仍以“母亲的脚”为话题,写几句富有哲理的语句或者写出反映母爱的两句名言警句。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立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时,就知道这些人多欠些细心、休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的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一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发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一息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弱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 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道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意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语境,说说第③段中划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3、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5、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
-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鉴赏(jiàn)秕谷(bǐ)襟怀(jīn)絮说(xù)B、觅食(mì)和蔼
- 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是点D到B
- 3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B.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
- 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玻璃熔化,黄酒变酸C.蜡烛燃烧,
- 5以手工编织的地毯闻名世界的国家是[ ]A.土耳其、埃及B.伊朗、伊拉克C.土耳其、伊朗D.土耳其、科威特
- 6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1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角(0 °<<180 °),得到△ADE ,BD
- 7小明是个摄影谜,有一天他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拍摄的一张金鱼照,如图所示.但小明告诉同学们说瓶中只养了一条鱼!你认为小明的金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 9_______ the English examination, I would have gone to the co
- 10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都可视为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B.C.D.
- 1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相距10cm,它们的电荷量分别是+4.0×10-9C和-2.0×10-9C.小题1:这两个电荷间的库
- 2因式分x3-6x2y+9xy2=______.
- 3We can see __sun in the day, and we can see ___many stars at
- 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题。小题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 5“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同学们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在如图所示中画图来说明。
- 6 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率为6
- 7下图四个图形中是展开图的立体图的是[ ]A.B.C.D.
- 8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1)该地区有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该景点崖壁陡峻,气势恢宏,林木葱郁。C、D、E三处聚落离该景
- 9— How about the book you are reading now?— Excellent indeed.
- 10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