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位女教授退休后,为了享受清静的生活,搬到了郊外一处一层楼房,不久,她就发觉,这里环境不尽人意:住房间如同陌路,不时还会因声响和下水道堵塞等事情发生争吵,楼道门口尘土乱飞,痰迹斑斑……
②一天,女教授偶尔发现楼角有一个废弃的花盆,不仅灵机一动,捡回来洗干净,再到路边装满土,然后洒下一点肥料,用水(jìn)透,待土潮湿松散时,将一粒茉莉种子精心种下。最后,放在楼门口一侧。从此,她每天早起必将花盆周围和整个楼道都打扫一遍。
③人们开始还觉得奇怪,但大家都想,老太太可能是一时高兴,扫上几天,过后一切都会恢复原样的。终于,花盆里的生命破土而出,青翠翠、水灵灵、挺着个小脑袋,如一个稚气十足的小顽童,煞是可爱。小苗儿一天高似一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啊!原来这是一盆花儿啊!看来这是个很有品味的老人啊!
④花香弥漫,有如一块(cí)石引得楼上楼下的居民前来观赏,它素雅的气质,冰清玉洁的风范,犹如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少女无声飘荡着的圣洁灵魂。人们惊叹之余,无不把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投向老教授,不知不觉,这里的谈笑多了起来,有时龙门阵一直摆到深夜,见面后脸上都挂满了笑,有时来了兴致,还要一起喝两盅,楼道门口往往不等老太太打扫就已经干干净净了……
⑤现代作家夏衍先生在其力作《野草》中,回答了一个极普通却又异常难解除的题目: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答案是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它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掀翻万斤巨石,在悬崖峭壁的顶峰上扬起生命的旗帜。
⑥每个人的心田,不过方寸之地,但却是一块最大最肥的沃土,想收获幸福、快乐的果实吗?不难,只要种下一粒美好的种子!
1、根据文中所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文字。
(jìn) 透 (cí) 石
2、第④段“人们惊叹之余,无不把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投向老教授”中“人们”在“惊叹”什么?又为什么“把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投向老教授”?
3、文章先写楼道环境极差,后写楼道口“花香弥漫”,人们“脸上都挂满了笑”从表现手法来看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第⑥段作者说“每个人的心田”都是“一块最大最肥的沃土”。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你谈谈对题目“种下一粒美好的种子”的理解。
6、读完全文,我们不禁为老教授的行为而感动。想想自己,如何在自己的心田上“种下一粒美好的种子”?
7、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语言流畅,想象合理。
例句: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它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掀翻万斤巨石,在悬崖峭壁的顶峰上扬起生命的旗帜。
仿句:
2、赞美女教授高雅的品位和富有爱心的行为,钦佩她的这份爱心。
3、对比手法。 老教授的做法产生了好的结果,同时赞美她的爱心。
4、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下一颗爱心的种子,它就会很快发芽、生长、结果。正因为老教授心中有一颗种子,体现在清扫楼道和种花中,由于她的爱心,也影响别人有爱心,最终收获幸福快乐。
5、(1)指老教授种下的花的种子 (2)指每一个人都要心怀一颗美好的种子。
6、“略” 围绕“富有宽容心,培养自己富有爱心”等来谈。
7、示例: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它虽然极为平凡,却可以冲破层层厚土,在平瘠的土地上扬起生命的旗帜。 (答案不唯一)
王鼎钧
那时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埠,每年的税收非常多,加上种种不法利得,是谋职者心目中的金矿宝山,父亲能到那里弄得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可是,据说,父亲离家两年并没有许多款项汇回来,使祖父和继祖母非常失望。
大约在我出生后一年,那位军阀被国民革命军击败,父亲在乱军之中仓皇回家,手里提着一只箱子。那时,手提箱不似今日精巧,尺寸近似19寸电视机画面,厚度相当于一块砖头,这只箱子是他仅有的“宦囊”。 箱子虽小,显然沉重,乡人纷纷议论,认为这只随身携带的箱子里一定是金条,或是珠宝。一个庞大的集团山崩瓦解之日每个成员当然抓紧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上海不是个寻常的地方啊,伸手往黄浦江里捞一下抓上来的不是鱼是银子。可是,我家的经济情形并没有改善,依然一年比一年“紧张”,遣走使女卖掉骡子,把靠近街面的房子租给人家做生意。乡人伫足引颈看不到精彩的场面,也就渐渐地把那只手提箱忘记了。
我初小结业,升入高小。美术老师教我们画水彩,我得在既有的文具之外增添颜料和画图纸。这时,父亲从床底下把那只箱子拿出来。箱子细致润泽,显然是上等的牛皮。
他把箱子打开。
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那时候我们的学生使用两种纸,一种叫毛边纸(我至今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米黄色,纤维松软,只能用毛笔写字;还有一种就是今天的白报纸,那时叫新闻纸,光滑细密,可以使用钢笔或铅笔。那时,新闻纸已经是我们的奢侈品。
父亲从箱子里拿出的纸是另一番模样:颜色像雪,质地像瓷,用手抚摸的感觉像皮,用手提着一张纸在空气中抖动,声音像铜。这怎会是纸,我们几曾见过这样的纸!那时,以我的生活经验,我的幻想,我的希冀,突然看见这一箱白纸,心中的狂喜一定超过看见了一箱银元!
当年父亲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纸。当年云消雾散,父亲的那些同事分头逃亡,有人携带了经手的公款,有人携带了搜刮的黄金,有人拿走了没收的鸦片,有人暗藏银行的存折。父亲什么也没有,打算什么也不带。
他忽然看到那些纸。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何况这些在家乡难得一见的纸。紧接着他想到,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伴着孩子成长。而这样好多纸会使孩子开怀大笑。他找了一只手提箱,把那些纸叠得整整齐齐装进去。
在两个三代同堂、五兄弟同居的大家庭里,继祖母因父亲失宠而嫌恶母亲,可是母亲对父亲并没有特别的期望。母亲当时打开箱子,看了,抚摸了,对父亲说:“这样清清白白,很好。”他们锁上了箱子,放在卧床底下,谁也没有再提。
倏忽七年。
七年后,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我得到那一箱纸顿时快乐得像个王子。由于纸好,画出来的作业也分外生色,老师给的分数高。
高小只有两年。两年后应该去读中学,可是那时读中学是城里有钱人的事,父亲不能负担那一笔一笔花费。他开始为我的前途忧愁,不知道我将来能做什么。但是,他不能没有幻想,他看我的图画,喃喃自语:“这孩子也许能做个画家。”
我用那些白纸折成飞机,我的飞机飞得远。父亲说:“他将来也许能做个工程师。”
我喜欢看报,尽管那是一个多月以前的旧报。我依样画葫芦自己“做”了一张报纸,头条新闻用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大边栏用“司马光打破水缸”。这又触发了父亲的幻想:“这孩子将来也许能编报。”
有一次我带了我的纸到学校里去炫耀,一张一张赠送给同学,引起一片欢声。父亲大惊:“难道他将来做慈善事业?”
父亲也知道幻想终归是幻想,他用一声叹息来结束。这时母亲会轻轻地说:“不管他做什么,能清清白白就好。”
清清白白就好。我听见过好多次。
现在,我母亲逝世50年了,父亲逝世也将16年了,而我这张白纸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几百万字。这几百万字可以简缩成一句话:“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虽然写满了字,每个字的笔画很清晰,笔画间露出雪白耀眼的质地。白色的部分,也是笔画。可以组成另一句话,那是:“生命无色,命运多彩。” (选自《台港文学选刊》)
1.本文在揭开箱子装的是白纸这个谜底之前埋下了多处伏笔,请指出其中两处?
答:(1)
(2)
2.请说说下面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①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答:
②生命无色,命运多彩。
答:
3.白纸寄予了“父亲”怎样的期待?
答:
4.画线的句子对表现父亲起了什么作用?从全文看,父亲的当年的行为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3)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4)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5)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6)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7)(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8)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9)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10)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母亲靠着替别人做洗衣工送我读完大学,可对她一生的血泪辛酸,我除了感激,似乎已没了别的表过方式。相反,在我放纵自己的性情干无聊事的时候,又总是把母亲的牵挂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不止一次地抢白母亲说:“我已经长大了,你就甭管了!”每每这时,母亲眼里便一片茫然。
(14)然而,若干年后,当我看到这则故事,当我抱着比日本大学生更虔诚的心态去替母亲洗脚的时候,我竟情不自禁跪下了,抱着母亲的双脚哽咽不止。我轻抚着母亲脚上冻疮留下的疤痕,亲吻着被岁月磨损的脚踝,擦拭着被生活挤压变形的脚趾,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眼前满是母亲奔波不停的疲惫身影。
(15)怀里的那双已显衰老的母亲的脚,浓缩了母亲一生一世的沧桑,雕刻着母亲抚育儿子的满腹辛酸。母亲正靠了那双脚,才满世界奔跑,一次又一次为她的儿女们带回希望。母亲的脚踩出了儿女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母亲的脚曾站立成一棵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可同时又被岁月剥蚀,风化成炭;母亲的脚,其实已不仅仅是一双脚,那分明是支撑世界的擎天柱,是托起未来与希望的秋千架。
(16)握母亲的脚在手的那个夜晚,我终于读懂了母亲,也才真正明白了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奉献。
(17)许多年以后,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8)我不知我的朋友们是否真回家拥过母亲的脚,但我是记住了这点的。当我飘飘然的时候,当我目空一切找不着自己的时候,当我颓丧甚至快堕落的时候,就会抽时间回到故乡,挑一个有月亮的宁静夜晚,坐在院里,为母亲洗脚,而后轻握着,闭上眼,平心静气地用灵魂去感触那沧桑、那高贵、那凛然。只在眨眼间,整个人就清醒了,亮堂了,没了失落的烦躁,没了落寞的苦恼,没了成功后的自以为是,人回归自然,心态趋于平静。
(19)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 。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4)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文中画线语句,仍以“母亲的脚”为话题,写几句富有哲理的语句或者写出反映母爱的两句名言警句。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立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时,就知道这些人多欠些细心、休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的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一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发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一息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弱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 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道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意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语境,说说第③段中划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3、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5、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
肖复兴
②黄昏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说来就来,一时间,雨幕和暮色一起加重,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旋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刚才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气的是靠近江边的一处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渗人。
⑥车子开动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⑨车子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转动着,他的脚不时地踩着刹车,车子缓慢地移动着,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一步步小心谨慎地蠕动着,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时,司机把车紧紧地贴近山的一侧。整条岷***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怕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了,两眼紧闭,心里想,现在再想下车也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个险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后来就听见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路边一连串的欢呼声。
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再冒这样的险,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位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但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里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后,我半宿都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我们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位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无论如何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没有推辞,走到台前,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非常好听。(选自《品悟》,有删改)
1、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
3、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4、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5、请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填写完整。
读书卡片 篇目:《前方遭遇塌方》 作者:肖复兴 摘句:一个人的性格会在平常的日子里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显,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美的底色。 启示: |
阅读《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回答问题。 ①那天上午,是两节作文课。 ②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眉头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快要高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珍惜时间。 ③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桠间爆出了星星点点的绿,但风依旧很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浏览室。我见浏览室的辅导员老师胖胖的身影一晃,将一块小黑板立在了学校的公告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 ④原来是一个通报批评,寥寥数语,大意是说一个同学昨天把一本杂志私自“拿”出阅览室,被当场“抓”住,希望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不要再做出这种另人不齿的事。而被批评的,竟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热,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进了阅览室。 ⑤辅导员正低头整理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便问我有什么事。我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下课之前,把黑板撤了。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语气一定很生硬,生硬得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命令。辅导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了,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⑥那时侯,我刚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报,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学生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我怕会影响他的高考…… ⑦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告,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管理阅览室,就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辅导员老师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⑧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这个学生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气近乎央求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我把黑板撤了,但你必须保证,你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疯也似的跑到公告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辅导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报批评,就好像擦掉自己的一个错误。擦完之后,我站起身,如释重负。 ⑨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出什么岔子,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 ⑩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也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末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因此得到过这样那样的教训。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永久地溶在了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这粒盐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盐。 学生们一下子显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在学生们的掌声中,我结束了那次班会。 我始终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我的那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优秀。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仿佛仍旧回响在我的耳畔,温暖着我,让我不能忘怀。 1、第④段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2、本文题为“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其中“一粒盐”指的是 ,而“收藏”的含义是 。 3、原文第段的末尾有一句话,根据上下文这句话应是: 4、本文在写“我”为学生“收藏一粒盐”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请就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品味。 句子: 品味: 5、“我”在最后既没有批评那个学生,也没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只是在一次班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作者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请针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8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