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
题目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6、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永远记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2、说明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
3、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4、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5、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以上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6、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 结着芳香的果。
核心考点
试题【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月光启蒙
       (1)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2)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3)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4)“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5)“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6)“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7)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8)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9)“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10)“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11)“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12)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13)我问:“朝哪里猜?”
       (14)母亲说:“朝吃的猜。”
       (15)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6)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她[甲     ]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 。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民歌            → 说谜语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写出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 。
4.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5.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永 不 录 用
朱 晖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摘自《辽宁青年》2009年第3期A版,有改动)
1.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                         →③                            →④                              →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3.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
                                                                            
4.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5.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不少于80字。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
       蒙迪罗伯特上高中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罗伯特兴奋无比地将自己心中蕴藏已久的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详尽地写出来。足足占据了七八张纸,配有一幅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种植园、房屋建筑和场内平面设计图。在昏黄的灯光下,罗伯特沉浸在纵横驰骋、英姿飒爽的牧马场梦境中。
       可是,老师并不领他的情,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一个大红的“差”字,这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下课后,他满怀迷惑地找到老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得‘差’?”
       老师是一个有一点绅士派头的、相貌冷峻的中年男子。他平静地看着这个与他一般高的毛头小伙子,说:“我很欣赏你作文的那份苦劲。但是,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个理想太不现实,你出身于贫困家庭,要拥有一个牧马场,需要很多钱买种畜和其他许多东西,你根本无法实现这些!”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你重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给你打分。这个分数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是想为难你。”
       这个分数,是罗伯特能否毕业的关键。回家后,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你已不小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这对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一个星期以后,罗伯特把这份作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老师,十分坚定地说:“你可以不改动这个‘差’字,我也不想改变我的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年后,罗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拥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后来,那个老师知道后,不无歉意地说:“蒙迪,现在我意识到,当我是你的老师时,我是个专门偷梦的贼。那些年我可能偷走了许多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是那样矢志不移,那样的勇敢,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你的梦。”
       其实,每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瑰丽多彩的梦。它们极可能是我们明天成功事业的雏形。但是,由于立场的不坚定,生活的挫折,经济的拮据,往往容易因别人的“好言相劝”而夭折。
       记住,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
1、文章中“梦”其实就是《理想》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本文运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六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3、最后一段“记住,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学时代正是多“梦”的季节,这“梦”除了文中所指的,还可以指些什么?怎样才能不让人偷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有过梦想吗?请你谈谈读了本文之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一句有关“理想”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1、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第一次”出现了几次?主要记叙了第一次做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各选出运用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的一个句子。
     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有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1)“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小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2)“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的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3)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在文中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主人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试着找出根据,写出两处即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小男孩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人们对他的不同做法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这“第一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题目[     ]
A、爬人行道  
B、小男孩  
C、第一次  
D、攀登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