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大地上的读书人
有人说,读书最好的年龄是十五六岁,那时记忆力好。但那时我没有书读。我生活的村庄离书店有几十公里,再说家里也没有钱。我借书看。《西游记》连环画、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三毛的散文……抓紧分秒地读。
假期在家里做农活,书随身带着,挑一担谷或柴草,歇息时就摸出来看几页,到家时天都黑了。上中学是在镇上,来回几十里。放学时,同学们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我落在后面,图个清静,能够摸出书来看。
大地之上没有书桌,没有书房,只有无限的风景。我捏着印有方块字的纸,缓缓走在山路上,心情随文字一路铺陈。看累了,就眺望镶着金边的云,落日远远地挂在山头。我忍不住想奔跑,想歌唱,和我的书。天黑透了,这才拔足狂奔。少年时代的书,都是在路上边走边读的。村里的人常常会在路上看到这样一个孩子,眼睛勾在书上,走走停停,有时微笑,有时皱着眉头。总之是村里的书呆子,永远成不了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
在贫乏的乡村,走在荒芜的山路上,有一本书在你面前打开,有不同世界的人和你作伴、对话,是一件多么甜蜜的事情。虽然不是在温暖的书房读书,而是在田间山头、在匆匆的脚步度量中读完的,书上的每一个字句都跳跃着进入视线,但因此更加带着热腾腾的气息,可以拿到生活中掂量,可以在天地草木间寻找注解,可以以最强劲的频率和心灵发生共振。
几年前,我去了宜宾李庄,小镇偎依在长江边。风景恬静平淡,一如我成长的村庄。一大群白鸭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凫水,觅食,抖翅膀,嘎嘎乱叫;再向远,是浓淡迤逦的一道道山岭一朵朵白云……
其实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
上个世纪抗战硝烟弥漫,中国似乎摆不下一张书桌。无数的文化单位开始西迁,迁向中国的腹地,迁向有深山大河屏障的僻远城乡。一大批赫赫有名的读书人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等,选择了这个贫穷而偏僻的小镇蜗居,保存学术的薪火。
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人都寄居于庙宇、祠堂、农舍、仓库,空气潮湿,缺医少药,很多人因此染上沉疴。最要命的是,没有书,没有实验器材。唯一带有存书的机构是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让读书人稍微得以慰藉。但是,要到这里殊不容易,我曾经在李庄镇外寻索,穿过一大段弯弯曲曲的田埂,还有一片树林,然后爬500多个台阶,才找到山峰顶部的一个山庄,这就是当年的史语所办公遗址,现在已改为学校。
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我突然回到了少年时代。
不同时代的读书人,都是在大地上读书,天作幕,地做席,人立天地间,携一书,与千年的精神脉络相守。外面的风雨雷电都化作这一画面的背景,渐渐消隐,而在书间、在人间印证过的心灵之音却渐次成为主角。
这样的生活苦吗?我翻遍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在李庄留下的文字,看到的只有读书、研究、做学问的丰满记忆,更多的是对国运、天下事的远视,而不见对物质困苦的埋怨。
如果可以穿越,我说不定能看到这一幕:在如豆的煤油灯下,考古学家董作宾躬身简陋的斗室,手写考古史上开天辟地的煌煌巨著《殷历谱》,每写一句,三搁其笔,往返于古籍和甲骨文标本之间,核对求证;同济大学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和夫人、儿女以及学生,携带大盆小盆,兴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并收集蛙卵做实验。在李庄的田野沟渠间,人跑蛙跳,你追我赶,泥水四溅;中国营造社的梁思成兴致勃勃地画下李庄旧旧的东岳庙的建筑构式图,旁边是同济大学学子的琅琅书声……
在彼时的李庄,世界很喧哗,有人做了高官,有人发了国难财,也有读书人因此眼红,放弃书桌,奔向豪门之间。剩下的那一群读书人,面带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册笔墨之间,自得其乐。
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个当下具体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 (文/陈全忠,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小题1:为了突出自己是“大地上的读书人”,作者在文章的前4段里表达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第1段:交代自己年少时无钱买书借书阅读的艰难环境。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揭示自己在大地上读书的益处和意义。
小题2:仔细读下面这个句子,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那一群读书人”怀有一份深情,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明确地传达出来的。(4分)
剩下的那一群读书人,面带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册笔墨之间,自得其乐。
小题3:文章的题目是“大地上的读书人”作者以‘大地上”修饰“读书人”,结合全文,说说“大地上”这一修饰语包含哪几层含义。(6分)
小题4:文章结尾,作者写道:“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个当下具体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真正留存”的到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小题1:第2段:概述自己干农活歇息时和放学路上读书的情景。第3段:描写自己在野外读书时的畅快而兴奋的心情,勾勒自己边走边读的形象。
小题2:此题围绕两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感情:敬佩(或赞美)
表达:面带菜色——物质上的艰难,“孜孜”、“自得其乐”——精神上的快乐,通过两者的反差凸显出来。
【示例】以“面带菜色”揭示物质生活的艰难,以“孜孜埋首于卷册,自得其乐”表达出读书的勤奋和快乐,作者从清贫的物质生活和快乐的读书生活的强烈的反差中,表达了对“那一群读书人”敬佩和赞美之情。
小题3:⑴野外(山间地头)⑵艰难环境下的⑶脚踏实地的做学问(真实而实在的)
小题4: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⑴读书人的姓名和事迹。⑵读书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著作、人格魅力等)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以突出“大地上的读书人”这一核心语意来概括指定文段的内容。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体会作者表达的对当时的读书人的赞美或敬佩之情,再结合具体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围绕自然环境、读书环境、读书心态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先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再根据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答题时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⑴读书人的姓名和事迹。 ⑵读书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著作、人格魅力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大地上的读书人有人说,读书最好的年龄是十五六岁,那时记忆力好。但那时我没有书读。我生活的村庄离书店有几十公里,再说家里也没有钱。我】;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柴草
冬荣
(1)星期天早晨,姜君老师准备出门买担柴草,刚出巷口,就碰上个卖草的。卖草人个儿很小,扁担上两垛蓬蓬散散的柴草把他遮得严严实实。姜老师喊了声:“卖柴草的,挑过来!”柴草垛颠了一下,停住了。她准备迎过去,柴草垛却前后调了个儿,向相反方向移去。这一瞬间,姜老师看出挑草的是个孩子。之后,就只能看见穿着草鞋的两只脚。那双脚刺了一下姜老师的心——这孩子,大冷的天连袜子都没穿!那双脚倒换得很快,步幅却很小,柴草跟着颠得慌慌乱乱。
(2)姜老师以为孩子没听清,就又喊:“喂,卖草的,卖柴草的!”这声喊不但没喊住孩子,反而加剧了柴草的移动和慌乱。姜老师明白,这孩子不是没听清喊声,而是在躲避,不,在逃避!姜老师前一阵回故乡办理母亲的丧事,耽误了买草时节,现在街市上柴草很少了,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就追过去:“小孩——小孩!”“买你的草啊——你跑什么跑?”小孩偏跑,拼命跑!跑到一个小巷口,一头扎进去。姜老师知道这是条死巷,便穷追不舍。她已经不单为了买草,而是要弄明白:他干吧要跑?巷子到头了,孩子扔下柴草,钻进旁边的厕所。没了柴草的遮挡,姜老师一下子看出来,这孩子是自己的学生尚百秋。她冲着厕所嚷:“百秋——尚百秋!你出来,出来!”没有动静。又嚷:“你出不出来?你不出来我就在这儿等,等到天黑,看你能在茅厕里过夜?”
(3)姜老师班上的住校生共29名,像尚百秋这样穷的孩子11名。家里没饭吃,爹娘又不全。每月四块五角钱的伙食费全靠他们自己去挣。春天钓泥鳅,夏天抓鱼、挖黄鳝,秋冬到岗上砍草拾柴,他们把全部的星期天和每日早早晚晚都用来挣饭钱。十四五岁的孩子,一个个长不出个儿,面黄肌瘦。两只手皴出一道道血口子,也舍不得买盒二分钱的蛤蜊油。砍一担草不容易,街市上人欺小,狠***他们的 价。眼前这担草能卖上五六角钱就算孩子幸运了。这担草,她要定了,她怎么也能多给他两天的伙食钱。姜老师就挑起草,准备先送回家,明天再给他钱。担子一上肩,心里一惊:这担草少说也有80斤。一把骨头的尚百秋竟能挑得起?可孩子正是挑着它被自己追得跌跌撞撞跑了这么远!心一酸,落下一行泪来。她放下担子,走近厕所,“百秋啊,老师家里等柴草用,我先挑去,明天给你钱。”尚百秋突然由厕所里冲出来,拽住扁担:“姜老师,这草……这草不能卖给您!”“嗯?”“是——是别人订了的。”“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不对,你扯谎,谁订的?住哪儿?我跟你去!”拽着扁担的手不松,“姜老师,这担草不好,尽碎的。”“碎点就碎点儿,我是烧饭,又不拾掇房子!”“姜老师,这草太湿!”“没事儿,我晒晒。”尚百秋要哭了,“那,那这草就送给您了,您别给我钱!”说完,低了头拼命跑开。姜老师摇摇头,叹了口气。空着手的尚百秋她是追不上的。
(4)姜老师以为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发现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条上哭了起来。
(5)第二天,物理课上。她看到尚百秋一直低着脑袋不敢瞅她。她也不忍再看他。最后一个课时她让授课的朱老师捎一个纸条:“尚百秋,中午去我宿舍。姜老师。”她嘱咐朱老师一定要在下课后给他,以免影响他学习。
(6)刚吃完午饭,姜老师就在宿舍里等,桌上摆着件稀罕食品——切开了的心里美萝卜,这是特为尚百秋准备的,她是舍不得为自己买的。
(7)远远的,响起了嚓啦嚓啦的脚步声,尚百秋来了。嚓啦——嚓啦——姜老师感受着尚百秋身与心的全部沉重,沉重得她无法承受。没等学生站好喊报告,姜老师拉开门,“百秋!”一把拽进来,捺到凳子上。
(8)尚百秋低着头,两只皴得洗不净了的手在膝盖上颤抖着。姜老师伸过双手,搭住尚百秋两肩,努力摆出副轻松愉悦的样子。便想找一句合适的话开头,却总找不到。突然,她眼一热,一把搂过学生,哭出声来:“孩子,别,别害怕……”
(9)2002年金秋。姜君老师80寿诞。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二百多名学生前来庆贺。寿筵上,召集人副省长尚百秋讲述了上面那段发生在1960年的故事。他问寿星:“老师,您知道,当时我为什么那么怕您吗?”
(10)姜老师摇摇头,一冠银发颤动在灯光下,像笑容。
(11)尚百秋说:“因为您,太善良!”
(12)掌声如潮。
(13)尚百秋接着说:“如果说,几十年来,我走正了人生的路,那就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学习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尚百秋讲述的故事概括出来。(3分)
小题2: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那双脚刺了一下姜老师的心——这孩子,大冷的天连袜子都没穿1
小题3:阅读下面两个文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下姜老师此时内心的感受。(4分)
(1)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竞发现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条上。
(2)突然,她眼一热,一把接过学生,哭出声来:“孩子,别,别害怕……”
小题4:本文中除了姜老师,尚百秋的形象也很突出,请结合全文探究他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小题5:在姜老师的80寿诞上,尚百秋为什么要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2分)
思念 吴念真
(1)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2)爸妈喜欢听他讲那女孩子点点滴滴,因为从他的描述里仿佛也看到了孩子们那么自在、无邪的互动。
(3)“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那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A】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哦!”
(4)爸妈于是想着孩子们细嫩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样子,以及他们当时的笑容。
(5)“她的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
(6)爸妈知道,那是下午的阳光照进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轮上的汗毛逆着光线于是清晰可见;孩子简单的描述中,其实有无比深情的凝视。
(7)三年级上学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移民去加拿大。
(8)“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有遗憾……”女孩的妈妈说,“如果有,我会觉得好罪过……”
(9)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倒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平淡。
(10)有一天下课后,孩子连书包也没放就直接冲进书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画册便坐在地板上翻阅起来。
(11)爸爸问他说:你在找什么?孩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找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什么,因为xx她们要搬家去那里!
(12)【B】画册没翻几页,孩子忽然就大笑起来,然后跑去客厅抓起电话打,拨号的时候还是一边忍不住地笑;之后爸爸听见他跟电话那一段的女孩说: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破布耶……真的,书上写的,你听哦……“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骗你的啦……它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
(13)孩子要是有遗憾、有不舍,爸妈心里有准备,他们知道唯一能做的事叫“陪伴”。
(14)后来女孩走了,孩子的日子寻常过,和那女孩相关的连结好像只有他书桌上那张女孩的妈妈手写的英文地址。
(15)寒假前一个冬阳温润的黄昏,放学的孩子从巴士下来时神情和姿态都有点奇怪。【C】他满脸通红,眼睛发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好像捏着什么无形的东西,快步地跑向在门口等候的爸爸。
(16)“爸爸,她的头发耶!”孩子一走近便把右手朝爸爸的脸靠近,说,“你看,是xx的头发耶!”
(17)这时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两指之间捏着的是两三条长长的发丝。
(18)“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孩子讲得既兴奋又急促,“一定是xx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
(19)“你……要留下来做纪念吗?”爸爸问。
(20)孩子忽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号啕大哭起来,而手指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映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
(节选自《这些人,那些事》)
小题1: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的仿写。(3分)
思念是男孩讲起女孩的琐事时,发亮的眼睛;思念是男孩知道女孩移民加拿大时,翻阅画册的双手;思念是 , 。
小题2:请你从文中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
我选【 】
赏析:
小题3:读完文章,相信这些人或那些事一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的柔软。请你结合文中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3分)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1)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2)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尚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3)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4)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
(5)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6)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名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还远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7)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8)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9)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10)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迭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11)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12)傍晚,儿子又推我去广场散步。
(13)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14)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15)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16)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17)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动)
小题1: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有什么含义。(3分)
小题2: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3分)
小题3:“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吗?(3分)
给春天让条道
陈绍龙
①风大,却是吹面不寒,抬眼,有几只芽茎也似的风筝探向空中,顿觉,春已至。
②虽说心悦,却不免埋怨起来:这里是你们放风筝的地方么?
③这是郊外的一片山坡地,开阔,路宽,行人少,因其地处偏僻,市里在路边树了一块 “驾驶基地”的牌子,有几家驾校的学员在这里试驾,学车。车大多很慢,但有的“霸道”得很,也有的作蛇游状,好在路上极少有人,并无大碍。就是有行人了或是有其他的车了,也大多会让着我们的,人们知道我们都是初学者。车一律是黄牌照,教练车,内行人一看,知道是在警示你:离我远点。
④这样的时刻有两个孩子在路上放风筝是很危险的事情。
⑤加档,减档,踩离合,教练训斥声仍在耳边,一时让我们放松地停下来当然乐意得很。循着教练的目光,摇下车窗,看到天上有一只风筝!一时很静,细听,风筝还发出了“呜呜”的响声。这是一只装了竹哨的风筝。
⑥跟在后面的车都停了下来,静静地,举目向上,是风筝给枯燥的学驾生活带来了新奇,抑或是春天的突然造访让人们有了好心情?
⑦两个孩子原本是在路边的坡地上放风筝的,风大,孩子拉它不住,依着风,走着走着便走到路上来了。孩子显然在努力着,可风好像有意跟孩子作对,顺着路的方向跑。孩子左手相牵,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听什么呢?另一个孩子则向他说着什么,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笑。
⑧两个孩子仍旧努力地在牵那只不听话的风筝,路上停下的车显然对孩子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⑨孩子已近,细看,我大惊,牵风筝的孩子是个盲童。哦,他侧耳是试图在听风筝上的哨声。
⑩看到两个孩子“上路”了,且一时没有拽过来那只不听话的风筝,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大人,大人身后又跟着几个孩子。原来,他们这一群人都在山上的坡地处放风筝。再远看,天空有好几只这样的风筝,发出“呜呜”的哨声。
⑾这是市里聋哑学校的孩子,老师领着他们来放风筝春游来了。放风筝的盲童和哑童是搭开来的,他们两人一组。不想,他们选择的这块能“放纵”自己的地方却是“侵占了我们的领地”。领头的教师满脸含笑,点头,用双手向我们比划,做着跟那个放风筝孩子一样的动作,接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起向我们比划。老师和孩子们在“说”:谢谢你们!这是手语。
⑿教练点头致意,出人意料的是教练将手放在胸前,点头,比画:我爱你们。
⒀教练也会手语?
⒁老师鼓掌。孩子们鼓掌。
⒂“我爱你们”,这是我学会的唯一一句手语。教练告诉我们,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放风筝,有好些年了。驾校的教练都会教学员们这句手语,春天的时候,要想着告诉学员,给上了路的孩子让条道,给春天,让条道。
(选自《读者》)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霸道: 放纵:
小题2: 文中第⑨段才点明放风筝的孩子是残疾儿童,但在上文中已有多处暗示,请找出两处。(2分)
(1)
(2)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4:作者用“给春天让个道”作为题目有何深意?(3分)
给孩子的备忘录
梁继璋
我儿:
①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②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③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④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不少的冤枉路。
⑤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⑥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⑦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⑧三、生命是短暂的。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⑨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了你,请耐心地等候,让时光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⑩五、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 !谨记!
⑾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⑿七、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⒀八、我买了十几二十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⒁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
(选自《读者》)
小题1:梁继璋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因为他知道人生常常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他希望 (2分)
小题2:结合前后句,给第⑩段中“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 !”句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成语。(2分)
小题3:如何理解文章划线句“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3分)
小题4:父亲给儿子说了九点人生体悟,其中你最赞同或有疑问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请用你的人生经验或名句俗语加以论述,要求表达理性、中肯。(4分)
最新试题
- 1— ______ the earthquake in Yushu is! — Yes, we should try ou
- 2在数学活动课上, 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 ÐB =ÐC = 90°, E是BC的中点, DE平分ÐADC,
- 3对于生命的维持和延续最重要的是[ ]A.细胞结构和新陈代谢B.遗传和变异C.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D.新陈代谢和生殖
- 42010年4月12日,***胡锦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中方将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而绝对不会在
- 5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B.调查某城市某天
- 6陈公神道碑铭曾巩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
- 7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 8法律和道德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请举例说明: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
- 10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间为一匀强电场,A、B相距6cm,C、D为电场中的两点,且CD=4cm,CD连线和场强方向成
热门考点
- 1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CO32H++CO32-B.HClO=H++ClO-C.NaHCO3Na++HCO
- 2不属于长江流域的自然灾害是[ ]A.凌汛B.梅雨C.伏旱D.洪水
- 3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 good story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have a hap-py endi
- 5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
- 6A. alone B. along C. home
- 7听下面一段材料, 回答第1~4题. 1. Why did the Indians dance?A.
- 8【题文】选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 &
- 9关于钠的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是软金属,新切面易失去金属光泽并变灰暗B.极易与水反应,因为它的氧化性很强C
- 10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x-y+6≥0x+y≥0x≤3,(1)求z=2x-y的最小值;(2)求z=x2+y2+4x+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