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8分)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这名文便即传遍了全城,人人当作有趣的话柄。
……
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第一个进去的学校,目下不知道称为什么了,光复以后,似乎有一时称为雷电学堂,很象《封神榜》上“太极阵”、“混元阵”一类的名目。总之,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通。功课也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It is a cat.”“Is it a rat?”一整天是读汉文:“君子曰,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爱其母,施及 庄公。”一整 天是做汉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颍考叔论》,《云从龙风从虎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论》。
……
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近来是单是走开也就不容易,“正人君子”者流会说你骂人骂到聘书,或者是发“名士”脾气,给你几句正经的俏皮话。不过那时还不打紧,学生所得的津贴,第一年不过二两银子,最初三个月的试习期内是零用五百文。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路学堂去了,也许是矿路学 堂,已经有些记不真,文凭又不在手头,更无从查考。试验并不难,录取的。                         (选自鲁迅的《琐记》)
小题1:鲁迅离开故乡的原因是什么?他最初选择了什么学堂?后来又去考什么学堂?(3分)
小题2:在最后一段中,鲁迅用了哪一个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对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你是否赞同鲁迅的这种看法?请说出具体的理由。(5分)
答案

小题1:(3分)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南京雷电学堂),他随后又考入了 矿路学堂。
小题2:(5分)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洋务派的办学。(2分)
赞同鲁迅的看法:可从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多和求知的艰难方面作答。(3分) 不赞同鲁迅的看法:可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作用作答。答出一方面的作用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学生筛选概括出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从而选择了南京水师学堂到后来的矿路学堂。
小题2:
试题分析:(1)学生从最后一段中找出讥讽洋务派,具有讽刺作用感情色彩的词语。(2)半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8分)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2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丹崖
①他的确是个命途多舛的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也就算了,但是,两岁那年,他又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上了小学,这时候,家里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他经常饿着肚子上学,沿途的酒馆里飘来浓浓的饭菜的香味,馋得他一个劲儿地咽口水。实在饿极了,只得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茶馆门前的残茶筛里偷偷抓了几把泡过的茶叶充饥。
②13岁那年,为了缓解家庭压力,他终止了学业,参军到了部队做了一名通讯员,每天跟随一个司令员,负责给司令打扫卫生,牵马。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司令员被安排到了济南四里烈士纪念塔筹建处工作,因工作需要,这个筹建处集合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在这些美术人才的耳rǔ__目rǎn__下,他一下子迷上了油画。
③为了练习绘画,他到处找纸张,他的第一张油画是在自己的床单上完成的。 他画的是一张斯大林肖像,完成油画的那一晚,他欣喜若狂到辗转难眠,从自己的这幅画里,他仿佛看到自己生命的图景,那图景是那样的光明。19岁那年,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他的艺术生命从此开始,风生水起。
④然而,他的事业之树刚刚萌芽,就被一场严霜被抹煞了。因为,文化大革命来了,他被凶残的造反派剁碎了脚骨,挑断了右手手筋,而且还被押着到处游行。在这场劫难当中,他受尽了非人的待遇,后来,他还被关进了监狱,一关就是5年!
⑤经历了“    (1)   ”,陡现“  (2) ”,没想到突然又来了个“  (3) ”,许多人都认为他一定要崩溃。然而,在这5年当中,他没有抱怨命运待他的不公,而是把监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等学府”,为此,没有一刻停止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毛笔,他就用筷子练习作画,由于他的手筋被挑断了,一开始,他连筷子也抓不住,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每天坚持练习,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才渐渐恢复了自己的绘画能力。
⑥回忆起这段岁月,他眉飞色舞地说,这里是十八层地狱,但是,也是锻炼汉子的最高学府,我就是从那里来的!是的,正是这位从十八层地狱当中走出来的汉子,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常出色的知名画家!没错,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
⑦成名之后的韩美林,又开始了另外一场战争,那就是与病魔的周旋,他曾患有糖尿病,还因劳累型心肌梗死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但是,每一次,他都是胜者!
⑧提及他的艰难处境,许多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人们都说,换作其他人,早就被拖垮了,甚至是因崩溃而轻生了。对于这些,韩美林这样说:“世界美好也在于有丑的东西,人家折磨你,你再想不开,你再想不开,这不是和别人一起折磨你自己吗?我看不如奋发向前的好,前面有鲜花,不全是荆棘。”
⑨是啊,前面有鲜花,也有荆棘。这鲜花,并不是开在普通的土壤上,而是开在韩美林的心灵深处,这鲜花所散发出的倔强芬芳,足以让他忽略一切泥泞和荆棘,始终占据坚强人生的领奖台上!
⑩冯骥才曾经这样评价早年的韩美林:“当韩美林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无数贪婪的手把他两兜掏了个精光。”我想,那时候的韩美林一定想:感谢上帝,轻装简从以后,可以让我跑得更快!
小题1: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耳rǔ目rǎn____________(2分)
小题2:请在第⑤段横线上选填词语,并说说选填的理由。(6分)
A.山穷水尽    B.山环水绕    C.山清水秀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手法,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韩美林先生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4分)
小题4:请为本文选一个标题,并谈谈你的理由。(4分)
A.前面有荆棘,不全是鲜花    B.前面有鲜花,不全是荆棘
小题5:从本文看,对于艺术大师韩美林成功原因的探究,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诸多艰难处境的磨砺B.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C.极好的艺术天赋D.良好的机遇。
小题6:请用80字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阅读感受(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
我们会努力
①提起现在NBA中谁是最蹿红的明星,毋庸置疑,林书豪这个名字您会脱口而出,临危受命的他带领纽约尼克斯队结束噩梦般的连败后取得7连胜;美国《时代》周刊将它的亚洲版封面也给了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林疯狂”。在林书豪一夜崛起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是听听与林书豪有过交往的央视体育频道篮球项目解说员于嘉是怎么描述的。
②去年5月底,NBA篮球大篷车驶抵上海,揭开了为期两天的活动,与之同行的便有当时效力于金州勇士队的林书豪,这也使于嘉有了首次与林书豪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③在上海8万人体育场一家餐厅的二楼包厢里,在座的不仅有林书豪,还有他的父母和弟弟。经旁人介绍,林书豪很礼貌地与于嘉握了握手。“兄弟俩都很有礼貌,懂得怎样使用公筷、不在他人讲话时聒噪,当服务员更换餐盘时,他们会双手把盘子递过去以示尊重,每上一个新菜,哥儿俩都要先问问妈妈那是什么,得到解释后才会动筷子……这样的举动俨然和国内的同龄人显得有所不同。再比如,他在平湖中学教小孩子打篮球,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投入足够的耐心,孩子们也乐意跟这个平和可亲的大哥哥一起打篮球。在打完球之后孩子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不是索要签名,就是争相合影,而且是络绎不绝。最后连旁边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上前提醒说‘时间到了,该走了。’林书豪却回过头,轻轻地说‘再签几分钟吧,人家等了很久。’”于嘉不无感慨地介绍道。
④而在上海,对于林书豪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早上的晨练,不但自己练习力量、运球和投篮,他还带着弟弟一起练习。因为弟弟也是个篮球迷,当时已受邀参加NIKE的全亚洲训练营。所以每天早上兄弟俩6点半起床吃早饭,7点半开始训练,最后一天,他们回归健身房做力量练习,每一个细节动作,林书豪都告诫弟弟一定要做到家,不要有任何折扣,否则就是欺骗了自己。每当弟弟感觉动作吃力时,哥哥都会大声鼓励。等到全部动作完成,兄弟俩又像小时候那样打闹说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⑤这不禁令于嘉想起了林书豪在与他谈到天赋时所说的一段话,“我(林书豪)常跟弟弟说,这世界上有太多天赋出众却懒散的人,感谢他们吧,是他们给了我们这样没什么天赋的人以机会,因为我们会努力。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央视体育频道篮球项目解说员于嘉首次与林书豪面对面接触的地点是上海。
B.第③段的 省略号是列举的省略,表明林书豪的礼貌言行还有很多,这里只列举其一二。
C.第④段描写林书豪和弟弟童年时候一起练习力量、运球和投篮。
D.林书豪有礼貌,平和可亲,努力向上,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小题2:第①段中“临危受命”让你联想到《出师表》中的哪句话?(2分)
小题3:请概括③④段所描述的内容(从三处考虑)。(3分)
小题4:本文最后一段画线句涤荡心灵、启迪智慧,它给你怎样深刻的思考?(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小题1:文章首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请说说第②段“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中加点的“拙劣”、“坦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小题4: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
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湲湲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 
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粱壶。 
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小题1:第③段花大量笔墨描写雨声,请试举一例,赏析。并说说从结构上看本段大量描写雨声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同是下雨天,过去与现在形成了鲜明对比,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3: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4:文章标题是“怀念一种声音”,请探究“一种声音”的意蕴。(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父亲和他的稻
余长江
(1)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
(2)种谷也就是把秧苗插进田里。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母亲告诉我,插秧如同写字,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插秧第一步是把腿插进去,然后把手插进去,再然后把秧插进去。我似懂非懂,跟着母亲学起了插秧,反复练习插腿插手,整天把自己插进田里。
(3)秧苗刚插上去的时候,长得较慢。两道追肥洒过后,秧苗一个劲地赶着上长,拔节、分蘖,很快就再也看不见田水,密实得连风也难穿透。秧苗长至齐腰深,开始抽穗。那些谷穗,不知是什么时候窜出来的,隐在宽大的稻叶间,并不惹眼,偶尔才露风韵,恰似怀胎少妇,羞赧地把肚子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呢。但它们哪里躲得过父亲的眼睛呢,谷穗一露脸,父亲就瞅见了,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4)水稻扬花了,谷穗上花粉霜白。这期间,父母严禁孩子们下稻田捉鱼、摸泥鳅,碰落了花粉,谷子就成了秕壳,降低收成。
(5)入夜,村口的大槐树树下,常聚着乘凉的庄稼人,谈天说地,也说在望的收成。萤火虫提着小灯笼,一闪一闪在田野游逛,逗引着孩子们。天边不时划过一道闪电,似金蛇在眼前窜过。父亲说,那是在扯谷花闪呢。
(6)扯过谷花闪,扬过花的谷粒,就开始灌浆,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把谷穗压弯了腰;颜色也逐渐泛黄,直到粒粒都变得金黄。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7)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父亲把挂在墙上的一把把镰刀取了下来,有的镰刀,已经锈迹斑斑,沉淀着往昔的日子。冷寂的月光射在磨石上,父亲一下一下地磨着,嚓嚓的声响传出很远,穿透在这静寂的夜空里。磨一会儿,父亲就会拿手指在镰刀的刃上弹试一下,镰刀的刃面反射着清冷的月光,像是长剑的一道清吟。
(8)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学割稻。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扔给我一把镰刀。父亲站在田里,开始割了起来,我知道,父亲是要我模仿他的样子,他怎么割,我就怎么割。父亲也像稻子一样弯着腰,一手拽着稻子,一手拿着镰刀,稻子在他利索的动作中一片片倒下了。我看见,大颗大颗的汗珠在他的头上、黝黑的脊背上滚动闪烁。
(9)打下的新谷,第一担总是父亲弯腰挑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10)在父母的教诲下,我终于学会了插秧、割稻。更为重要的是,我从他们插秧、割稻的姿势中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哲学启示:即如何做人,怎样生活。虽然,我在一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况味中离开了乡村。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种田人。
(11)每年的收割时节,父亲总要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回去。当我手拿如月的镰刀,看见所有的水稻站在温暖的水里,低着头,保持成熟保持质朴,期待我下镰。父亲挥舞着镰刀,连贯流畅,轻松自如,仿佛一位老艺人自由的杂耍。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
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01期,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稻子的生长过程
拔节
分蘖
   
扬花
 
成熟
父亲的心情表现
       
陶 醉
    
 
小题2:请你对第6段文字中画线语句作点赏析。(4分)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
小题3:第五、第七小节都描写了乡村的夜晚,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4:如何理解第11小节“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这句话?(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