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到海底安居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到海底安居
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②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甚至到海洋旅游、疗养和海底考古。到那里,海底、海面和陆地将有机地连通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自由往来。
③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④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 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征服了100米深的海底。
⑤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达700多吨。其中一个为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深处进行。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跟水下实验室一起返回海面。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⑥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以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供给是个大问题。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⑦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⑧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在海底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量要大。
⑨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⑩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⑾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小题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3分)
答:                                                                   
小题2:文章开头列举的3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1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为什么?(3分)
答:                                                                   
                                                                    
小题3:第④⑤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请指出第⑤段中加点的“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4分)
答:                                                                   
                                                                    
小题5: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根据本文内容,请说说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写出3条即可)(6分)
答:                                                                   
                                                                    
                                                                    
答案

小题1:(3分)开发利用海洋,人类到海底居住。(人类探索到海底居住下来)
小题1:(3分)把“5.1亿平方千米“去掉比较合适。因为文章列举这些数据的目的,是要说明海洋面积大,分布广,进而表明它资源丰富。去掉表明地球总面积的数据,对文意表达的影响最小。
小题1:(4分)举例子。通过列举两个具体的实例来告诉人们到海底定居并不是不可及的梦想。
小题1:(4分)“当时”一词表明,后来有了比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造的水下房屋更大的水下房屋问世。
小题1:(6分)①配制氮气混合气体,解决海底生活时人类的呼吸问题。
②用海浪发电,解决海底居住的用电问题。
③通过建造“水下摩托”,解决远离海底房屋进行水下作业的问题。
④发明“语言修正器”,解决海底信号接受的问题。(写出1点得2分)
解析
(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主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人类探索到海底居住下来即可。(2)这是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特点的考查。
在说明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等。这些词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这里运用两个具体的实例来告诉人们到海底定居并不是不可及的梦想。(4)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这里应结合语言环境和说明文用语准确严密的特点来进行理解,能答出“后来有了比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造的水下房屋更大的水下房屋问世”即可。(5)这里考查对原文内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能总结出三条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到海底安居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 “能吞能吐”的森林》,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小题1: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小题2: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的作用是 _______,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         ___。(2分)
小题4: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小题5: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阅读本文后你对我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二条。)(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
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木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摄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萄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了微妙的作用。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水的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说是节约的典型了。
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形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了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自然界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涡流,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小题1:第三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 分)
答:                                                                                  
                                                                                   
小题2:请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植物的生长是如何遵循“节约”法则的?( 2分)
答:                                                                               
                                                                                      
小题3: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仔细阅读下面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 ℃ 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
答:                                                                                      
                                                                                         
小题4:“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了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模仿动、植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创造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并说说所举例子模仿了动、植物的哪些特征。(3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节能背后的隐患》,完成题。(共8分)
节能背后的隐患
①2008年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能灯,数量众多的含汞节能灯在寿命到期后被当作普通垃圾抛弃处理,带来污染隐患。仅2006年国内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折合40瓦标准荧光灯就达10亿只,由于处置不当而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达70-80吨。节能业绩簿上闪亮的数字背后,潜伏着鲜为人知的污染风险。
②节能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因其节能高效而被视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节能灯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5倍,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到80%,使用寿命多4倍至6倍。推广节能灯可以有效节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节能灯灯管中含有重金属汞,一旦灯管破损,汞外露,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③尽管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只有0.5毫克,但是它污染环境的威力却大得惊人,可能会污染到1000升水。如果按每只节能灯平均污染1000升水来计算的话,中国每年至少有6000亿升水遭到汞污染。而如果汞侵入到土壤里的话,就会污染到植物、农作物。当1毫克汞渗入地下,可造成大约360吨的水受到污染,由此计算,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当水资源遭到汞污染后,人类和其它动物饮用后将会产生慢性中毒,医学界称之为水俣病。患者手足协调失常,甚至会出现步行困难、运动障碍、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肢端麻木、感觉障碍、视野缩小等病症;重者会出现如神经错乱、思觉失调、痉挛,最后死亡。
④汞和汞化合物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还可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传播,因其流动性非常强,在沉降之后,还会进一步转化,以“甲基汞”的形式在鱼类体内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⑤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节能灯生产企业有近2000家,年生产节能灯24亿只,年消耗节能灯多达8亿只。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取消白炽灯,节能灯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预计在2015年左右,仅中国市场节能灯的年需求量可达20亿只左右。而这些节能灯一旦报废,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手。
小题1: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答: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对文中第④段介绍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5分)
【链接材料】
节能灯里面主要由灯丝、汞和荧光粉等物质构成,不管是焚烧还是填埋,节能灯内的汞都会对水土造成极大的污染。土壤中的汞可挥发进入大气(汞沸点低,常温下即可挥发),也可被降水冲淋进入地面水和渗透入地下水中。地面水中的汞一部分挥发进入大气、沉淀进入底泥。底泥中的汞,不论呈何种形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或二甲基汞。二甲基汞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甲基汞。水生生物摄入的甲基汞,可以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体内甲基汞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危及鱼类。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3分)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杨昆
  ①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都含有氢化油。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民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又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③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烘烤和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里需要51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油的分子构造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粗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出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障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
小题1:概括说一说为什么氢化油被发明后很快就“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3分)
小题2:选文第④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造黄油的化学名是氢化油。
B.青少年长期食用含氢化油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发育。
C.一个人只要摄入了占身体总热量5%的氢化油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D.专家建议,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品标签中标有氢化油(或与氢化油同等成分的物质)的食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木版年画》,完成下列各小题。(共8分)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些描写民俗风情的木版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这些深刻地体现农民内心情感的作品,大量深藏在木版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木版年画是消费品,没人收藏,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世纪木版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木版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宝贵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小题1:结合文章,说说第段的“存世于中外的木版年画应该数以万计”一句中作者使用“应该”一词的三条理由。(3分)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小题2:最近两年,木版年画这种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品,收藏价值开始凸显。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中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哪些木版年画更具收藏价值。(5分)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装裱张贴,收藏民间木版年画成为这几年收藏界的新兴项目。像变法题材的《捉拿康有为》,表现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刘提督克复水战得胜全图》,还有介绍西方新科技在中国应用的《唐山真迹图》、《天津马路图》等都颇具增值潜力,而《民国初年月份牌》《大战天津图》《德日争夺青岛图》和解放区木版水印《1949年新年画》(12张全套)等更是文物级藏品。
【材料二】
外国人对中国木版年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海外华人的传统审美取向,不但满足了自身的喜庆需求,还引发了欧美人对东方艺术的关注。在国际上,有许多图书馆、美术馆专门收藏中国木版年画,据统计,收藏中国木版年画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传达着对大千世界的包容心态,反映了普通中国民众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