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仔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20分) 淡之美(有删改)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仔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20分)
淡之美(有删改)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⑧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⑨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⑩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    ),自如而不(    ),审慎而不(    ),恬淡而不(    ),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⑪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⑫物质的***,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⑬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小题2:第⑩段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急趋 窘迫 狷躁 凡庸B.急趋 狷躁 窘迫 凡庸
C.窘迫 狷躁 凡庸 急趋D.窘迫 凡庸 急趋 狷躁
小题3:请分析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分)
小题4:第⑧段中作者说“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除本文提到的事例外,请为他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这句话更具有说服力。(3分)
小题5: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两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小题1:A
小题1:运用对比论证,将土耳其咖啡浓的效果和西湖龙井淡的感受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为后文表达自己对淡的生活做了铺垫。
小题1:比如范进因为中举之后强劲持续的喜悦,疯掉了;比如打篮球时很兴奋,但持续的打很久会全身脱力,身体不适。(能体现“强劲持久的兴奋”和“负面效应”的事例即可,不一定要是自身的或典型的)
小题1:例1: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例2: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第一句话在强调“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的同时,也肯定了“浓到好处,不易”;而第二句话则将两种方式并举后,用一句“我呢”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鲜明而不片面。
小题1:观点明确,结合实际且能证明观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第①段“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即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点评: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
小题1:试题分析:所填词语应该和前面的提示词语构成反义词:从容和急趋构成反义词。可以排除C、D两项,自如应该和窘迫构成反义词,又排除了B选项。
点评:做此题要注意,在平日学习中要注意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做题时要注意上下文的搭配,还要注意语感。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一段主要将土耳其咖啡浓的效果和西湖龙井淡的感受进行对比,是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第⑥段的“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这一观点,同时这些对比也是引出自己对淡的生活的认识,起到作铺垫的作用。
点评: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
小题1:试题分析:所举事例要围绕“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所举事例应该是能体现“强劲持久的兴奋”和“负面效应”的事例,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范进中举的事例,范进喜极而疯。
点评:补充事实论据要注意所选事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能表现论点,语言要简洁,可以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来写。
小题1:试题分析:要理解“不失之偏颇”的含义即比较公正,不偏不倚的意思,文章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品析语言要可以品析语言表达的分寸。
小题1:作者说“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也有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人生之精彩所在,你认为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4分)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谈“求淡之美”也可以谈“轰轰烈烈的人生精彩”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虽然是开放性试题,也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证明自己的观点。
核心考点
试题【仔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20分) 淡之美(有删改)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目。(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3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小题1: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小题2: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3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1分)
(2)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小题3: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小题4:说说文章⑧⑨两段有哪些作用。(2分)
小题5: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小题6: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18分)
从许衡“我心有主”说开去
①近读《史记·许衡传》一书,有一些关于人生理想的感悟。该书载,许衡与众人外出,天热口渴,见道旁有梨树,大家竞相摘吃,只有许衡强忍口渴,不为所动。有人说,兵荒马乱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摘吃无妨。许衡却不为所动,正色答道:梨无主,我心有主。于是,他始终没有吃梨。
②好一个“我心有主”!许衡秉持洁身自爱、决不盲从妄动之操守,实在可敬。
③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角度而言,“我心有主”之“主”,不仅是一种应当固守的理念、一种情操、一种精神境界,而且更是一种自觉遵循的原则、法度、戒律,是一种赋予独特秉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品许衡之言,思许衡之行,仰其高尚,汗颜不已。在当今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的背景下,我辈亦应犹如先贤许衡那样确保“我心有主”,从而因有气节、坚贞、坦荡、无邪这样方正的人格而引为自豪,且安身立命。
④色彩斑斓的动感世界对人们有着极大的诱惑,使得有些人过分地投入,以至于经常忘掉了自己。纷繁多变的尘世,常有恶俗的侵蚀、浊流的冲击,惟“我心有主”方能拒绝一切野心邪念,使心境空明澄澈,保持一种难得的心态平衡,以纯真的品性走入尘世的生活,不茫然、不困惑、不彷徨,好自为之,既能够抗得住假恶丑,且懂得弘扬真善美。
⑤于是,我进而从另一面又想到,倘若我心无“主”,在现实生活中恐难远离迷途陷阱,往往会昏昏然不能自拔;为赶那形形色色的时髦而疲于奔命,甚至放浪形骸,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乱了乾坤,或为纸醉金迷而心志颓废,或为物欲横流而魂不守舍。每每因心中无“主”而贪欲无度,因贪欲无度而常虑贪之不足,因纵欲而常疯癫痴狂,因贪欲得逞又常恐东窗事发而忧虑惧怕……正义的斩腐之剑凌厉出鞘,谁个腐败分子不惊慌失措,落个可悲下场?然而,悔已晚矣。眼前见过,耳际闻过,已有许多前车,难道这不能为之鉴吗?
⑥惟“我心有主”才能拥住人生的自在,常能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不必去谋求虚名或去追逐蝇头微利,即便是富贵亨达之前景可观,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牢牢稳住方寸,始终把握好自己。置身于喧嚣尘世,即使无力横扫之,也能惜持身心、保全气节,不肯同流合污、蝇营狗苟,不被丝竹乱耳、浮躁搅心,而是知耻知足,视无义之财为赘疣,看无德“乌纱”如敝屣,甘于平淡中孤芳自赏、怡然自得,诚为其乐融融也。如是,“我心有主”即是幸福。
(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中“我心有主”的深刻含义。(4分)
                                                                            
小题2:第①段引述《史记·许衡》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小题3:纵观⑤⑥两节,作者为使论证更有力,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具体作用?(4分)
                                                                             
                                                                             
小题4:“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人考量个人道德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的人取舍不同,结局迥异,请举例阐述。(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8分)
信念•极力•拼搏
①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大漠中前行的旅行者,突通沙暴迷失了方向,丢了干粮和水壶,仅剩一个青苹果。然而,三天后他竞走出大漠,战胜了厄运。为什么?因为他有个坚定的信念——“我还有一个苹果”。信念是他前进的动力,是他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这说明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②人生几十年,没有多少风和日丽,没有多少平川坦途,而时时会有冰霜雨雪、沙暴飓风,时时会有大漠荒原、峡谷险峰,但我们不能畏惧绝望,不能任命运摆布、愚弄。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科学要进步,就必须战胜种种艰难困苦和挫折,去争取胜利和成功,而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永不放弃。这正如著名作家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③信念是什么?它也许是个青苹果,也许是句格言、谚语,也许是生之渴望,也许是亲情、友情、爱情,也许是民族的荣辱,也许是对事业的追求……
④不管是什么,只要拥有了信念,就可以激发我们产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而勇往直前。而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又是信念实现的手段。艾青曾说过:“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若只有信念而没有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不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事业就会夭折,信念就会化为泡影。所以,我认为: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成功。
⑤正是把握了这一成功的秘诀,司马迁著成了《史记》,贝多芬写出了《第九交响曲》,欧里希发明了“六O六”,越王勾践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他们有的身处逆境,有的突遭不幸,有的屡遭挫败……但他们都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不懈地拼搏,穿过了布满荆棘的山野,采摘到成功的硕果。
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小破烂王高旭就不能进北航,无臂青年陈瑞就不能用脚写字参加高考,抗日战争就不能胜利,中华民族就不能崛起……
⑦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有力支柱,是攀登者手中的拐杖,是挫败者重新奋起的阶梯。让我们永远拥有坚定的信念这一法宝,在人生路上凭着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去争取一个又一个成功。(选自《中学生获奖作文》)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分)
小题2:选文开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1分)
小题3:第④段文字的删掉?请说明理由。(2分)
小题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请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赏析下面这句话。(1分)
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有力支柱,是攀登者手中的拐杖,是挫败者重新奋起的阶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1分)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⑦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⑧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节选自《简单议论文阅读与欣赏》)
小题1:通读全文后,回答: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                。(2分)
小题2:从读经典的角度说,怎样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2分)
小题3: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3分)
小题4:“名著”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的极点(4分)
①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出发,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 答案是:北极。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
②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虽是无钱之人,却凭医疗常识,想像钱的功能是有限的,理由从人的生理结构而来。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可再大的富豪也只有一个胃,一个胃的容积就那么大,至多装上两三斤的食物,外加一罐扎啤,也就物满为患了。你要是愣往里揣,轻则是慢性胃炎,重了就是急性胃扩张,后者有生命危险呢。更不用说,长期的膏粱厚味,引起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钱能买来绫罗绸缎,可再娇美的妇人也只有一副身段,一次只能向世人展现套在身体最外层的那套衣服。
③人和动物在结构上实在是大同小异,从翩飞的蝴蝶到一只最小的蚂蚁,都有腹腔和眼睛。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比如理想,比如亲情,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被买进。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
④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给人以无限的精神。人的躯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很容易满足的。造物以此来制约人对物质的***,鼓励思想的飞翔。于是人类在有了果腹的兽肉和蔽体的树叶之后,就开始创造语言、绘画和音乐……积蓄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于是我们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哲学的探讨和对宇宙的访问……那都是永无穷尽的奥妙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上天入地呕心沥血地寻找与提炼。
⑤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依精神。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小题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第③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