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理解。植物不光彩的“小动作” 赵英杰  植物在地面上的活动容易被人知晓,但其地下活动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它们的地下活动中,还真有一些别有用心...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植物不光彩的“小动作”
赵英杰
  植物在地面上的活动容易被人知晓,但其地下活动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它们的地下活动中,还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小动作”。如果把这些“小动作”曝光,它们虽然死不了,但肯定会羞愧难当的。①___________
  别以为植物把根深入地下,老实巴交地吸吮地下的养分和水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它们并没有傻乎乎地待在那里埋头于本职工作,而是在干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从事一些“社交活动”。地下有许多细菌都想占它们的便宜,但并不会给它们带来什么好处,对于这种没有什么用的朋友,植物就会大门紧闭,拒之于千里之外;但对于自己的发展有益的细菌朋友,它们不但会四门大开,热情拥抱,还会主动前去巴结呢。
  如豆科植物就会主动巴结对自己生长有益的根瘤菌。科学家发现,根瘤菌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像瘤子一样的菌块,与豆科植物共生。它能够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此给植物提供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但周围的细菌千千万,豆科植物又如何巴结他们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根瘤菌含有一种名为“Nod因子”的信号分子,让豆科植物非常着迷,它们的根部只要遇到这种分子,马上会主动上前巴结,与其结为“盟友”。
  科学家现在想的是,尽快让谷类作物也能借鉴爱这种“巴结术”。 ②___________                 
  如果一个人对亲戚笑脸相迎,对亲戚以外的人就满脸狐疑,而且在行动上处处防备,那你说这个人是不是不太地道?在人类群体中,这样的人不受欢迎,但如果换了植物,这种“非亲不认”的还不在少数呢。当然,发现植物有这个怪癖,还是最近的事情。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植物与其他不同种的植物遭遇时,相互间的竞争往往更激烈。就是说当植物发现周围的“邻居”与它们没有共同遗传体系时,便会投入更多精力,发展壮大自己——加快促进根部生长,与“外家的”暗中争夺地下资源。这个现象对于科学家来说是新而不奇的,但其中潜藏的问题倒是引起了科学家的好奇心:这些植物是靠什么来辨认亲戚的呢?它们的方式和动物们的认亲方式一样吗?
  我们知道,认亲能力对动物来说相当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分享宝贵资源或避免近亲交配。而动物的认亲方法也已经被科学家破译,那就是他们吧对方的气味作为“身份证”来查验对方,有的动物还把对方的特有声音当做标志,来判断亲疏。但植物究竟是采用什么办法法来辨别亲疏呢?有科学家认为,每个植物家族特有的蛋白质或化学信号,可能被分散在周围土壤中,并被其他植物的根系发现。也就是说,植物可能有一套感知同种类植物蛋白质或化学信号的体系,如果它的根与其他植物的根系紧密地靠在一起,它就会分辨出对方是否与自己是同一种类。当然,植物的这种认亲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1.文章从两方面介绍了植物不光彩的“小动作”,请你分别为文中①②横线处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2.豆科植物巴结根瘤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话“当然,植物的这种认亲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植物的巴结术;②巴结术的原理真相
2.①它能够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此给植物提供肥料;②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
3.幽默风趣:比如在解释说明植物巴结术原理的时候那人们身边的对亲戚热情,对亲戚以外的人就满脸狐疑冷淡这些情况进行类比。
4.不能,因为这些只是科学家目前所研究掌握的情况,至于将来还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更深奥的原理都不知道,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理解。植物不光彩的“小动作” 赵英杰  植物在地面上的活动容易被人知晓,但其地下活动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它们的地下活动中,还真有一些别有用心】;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①我们现在骑的自行车较为笨重,一般重达10千克,即便是最轻便的折叠自行车也有五六千克,不仅不利于我们携带上地铁和公交车,而且骑起来也很费劲。因此,减轻自行车的重量成为自行车设计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②怎样让笨重的自行车既“减肥”又结实呢?研究人员进行多次的研究试验,终于设计出了碳纤维的网状车架。这种网状车架由碳纤维编织而成,并用高分子复合纤维制成的凯夫拉绳进行捆绑。利用这种碳纤维网状车架,研究人员制造出了只2.5千克重的轻便的网架自行车。
  ③研究人员所用的碳纤维是把普通的碳纤维涂上一种特殊的树脂,在124°C下烧制4小时而成的。工艺不复杂,但它在强度上要胜过钢、铝和钛,甚至比致密的碳合成物还坚固,它在试验中甚至可以抵挡榴弹弹片的冲击。用这种碳纤维生产出来的网架十分结实,这种网架不但可以用来制造自行车,还可以用来代替其他杆状物,如电线杆、电信高塔。
  ④网架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碰撞时,能抵挡中等强度的碰撞而不会变形。在撞击的过程中,即使有部分网格被撞坏了,整个网架照样结实好用,而且可以对损坏的网格进行修补。研究人员表示,车架的网状结构可以让碰撞的损伤局限在单个网格中,车架也不会在冲击压力下导致散架。
  ⑤目前,网架自行车还没有批量生产,因为,该车的车架成本高达6995美元,整车则要11995美元。研究人员希望能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将来人们就可以轻松地拎着它乘坐地铁和公交车了。
1、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你认为给自行车“减肥”的方法是________。
2、简要点评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
  我们现在骑的自行车较为笨重,一般重达10千克,即便是最轻便的折叠自行车也有五六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3段画线的句子“但它在强度上要胜过钢、铝和钛,甚至比致密的碳合成物还坚固……”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网架自行车的优点与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蛙年蛙心事
  ①在最近几年中,曾与恐龙共同分享地球的古老物种--蛙,已先后灭绝了近100种,它们是重要的环境指标生物,其灭绝是环境正在迅速恶化的警铃。事实上,这一警铃已经持续鸣响了很久,只是我们一直未曾在意。  
  ②前不久,上海城区有居民向物业投诉水景小区蛙声盈耳,影响睡眠,要求他们在草坪和水池中投放农药,一举解决蚊虫问题和蛙的噪音。难道这些人不知道,毒药一旦进入水源和绿地,对周围所有的生灵都会产生威胁--  蚊虫消灭了,蛙们沉默了,居民们自己也得跟着呼吸和吞吐毒物了。住着亲水亲绿的楼盘,却不懂得珍惜蛙鸣的浪漫,或许真是由于生活太紧张、压力太大,以致他们开始敌视一切东西,连审美和享受的方式都已扭曲?  
  ③上海和周边地区原本可以看到七八种蛙的身影,其中有些还十分俊俏,可惜也应了“红颜薄命”那句话,越是俊俏美丽的蛙,对环境的要求越高,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它们的数量也越少。  
  ④金线蛙披着一身镶金的绿衣,体态轻盈,住得也雅致--它们偏爱有藕莲的水塘,把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用来坐在浮叶上顾盼四周。在上海,有浮水植物的池塘已不多见,没有污染的干净水源更少,金线蛙的数量明显减少。无斑雨蛙也是蛙中“美人”,它们绿背白腹,黑色的眼睛戴着黑色“眼罩”,小巧身材配上带吸盘的大脚丫子,可以轻巧地在植物枝叶间攀爬跳跃。原先它们在上海及江浙地区数量众多,鸣叫响亮,可如今已近于濒危。鼓膜处有三角形黑斑的日本林蛙虽然冠着“日本”名,却是我国华中、华南及华东(长江以南)土生土长的蛙类。由于上海绿化树木虽多,却少有原生的草丛灌木,它们也弃城远遁。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虎纹蛙外表不那么讨人喜欢,皮肤粗糙,布满大小疣粒,鸣声如犬吠,和前面几种比起来可谓五大三粗。可惜就连它们也似乎已离我们远去--2007年全上海只见到数个活体。只有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和憨憨的中华大蟾蜍一起,勉强接续着上海周边这一环节的食物链。 
  ⑤虽然所有的蛙在上海都属于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可是我们谁没有见过在流动菜场屠蛙的场景?菜场一角,堆着几个不停跳动的网袋,蛙们透过网眼惊恐地看着人,人透过网眼冷漠地看着蛙,不知道究竟谁是冷血动物。一旦谈妥价钱,摊主收钱,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开始当场断头、剥皮抽筋。一会工夫,会唱歌的生灵就成了一堆赤裸跳动的血肉,那颜色和形状像极了人体。不用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说,那些是养殖的食用蛙,事实是除了牛蛙和少量泰国虎纹蛙以外,很少有其他蛙类被成功养殖。众所周知,大多数蛙的眼球只对近距离的活动物体有反应,它们爱吃活虫子,死虫子它们可是直接忽略的。因此,饲养的成本远远高于直接捕捉野生蛙--那可是一桩无本生意。  
  ⑥比起小商小贩的零星售卖,上海一带居民消费“熏拉丝”(烟熏蛙和蟾蜍肉)的爱好,对蛙类和蟾蜍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在这类贸易的集散地,交易数量极为惊人。据保守估计,在上海金山、青浦一带,“熏拉丝”年销售量超过300吨,每年有1000多万只蛙和蟾蜍落入了人类贪吃的嘴巴。江南一带,历来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完全没必要为了摄取动物蛋白质而这样大规模捕杀蛙类,而蛙肉有清热解毒功用的传说也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贪尝异味的人将会为此付出代价:蛙和蟾蜍的肌肉和内脏里寄生着多种寄生虫,即使煎炒烹炸也不一定能杀死这些顽固的“流民”--以曼氏裂头蚴为例,它们一旦通过肠胃进入人体,会顺血液进入各脏器,感染严重的会导致失明、瘫痪、癫痫,甚至死亡;此外,野生蛙和蟾蜍类的体内还有着通过土壤--庄稼--昆虫--蛙的食物链富集起来的农药和重金属,这些“调味料”显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何况蛙和蟾蜍的减少,必然导致作物虫害增多,从而进入不得不更大剂量地使用农药的怪圈,这些有害物质将进一步污染水和泥土,并沉淀在我们的食物里。佛说,报应不爽,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食物链的印证之下,贪婪的报应近在眼前。  
  ⑦蛙想用惨痛的灭绝告诉人类,不要再步步进逼;蛙想用它们的歌声告诉人类,若你还能听见我们的鸣叫,请心存感激与欣喜。(相关链接:2008年被世界自然组织和世界动物学会共同定为蛙类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的内容。
                                                                              
2.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从语言风格看,说明文有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你认为本文属哪一类呢?请举例分析说明。
                                                                                                                                                            
4.本文仅以上海为例对蛙类的现状展开说明,这样说明充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大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拿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1、结合上下文,理解第2段中“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大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的含义。
答:                                                                                            
2、第3段主要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第5段有一处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                                                                            
3、文中第3段介绍了风能发电的四个优点,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至少写出三点。
答:①:                                ②:                                   ③:                        
4、通读全文,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助人成功用。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选文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的文化内涵。
答:                                                                       
2.结合语境,填空:
(1)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说明                                                             
(2)文章第⑥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                                                                    
3.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4.结合第⑦段的相关知识,请你写出“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意义,并作简要的说明。
象征意义:答:                                (请用四字词语作答)
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
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现代·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1)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说说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
答:                                                             
(2)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
答: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影踪。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英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菲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2.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
                                                                                                     
3.“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4.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