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梁劲舟的《丹佛国际机场》一文,完成小题。(10分)①世界上哪个机场最大?是美国芝加哥的奥梅尔、德国的法兰克福,还是英国伦敦的希思罗?都不是!如今,坐头把椅子...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梁劲舟的《丹佛国际机场》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世界上哪个机场最大?是美国芝加哥的奥梅尔、德国的法兰克福,还是英国伦敦的希思罗?都不是!如今,坐头把椅子的是新建成的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的国际机场。
②它究竟有多大?吓你一跳:137.2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边长12公里的正方形(约359个天安门广场般大小),能容下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而纽约市最繁华的曼哈顿区面积还不足80平方公里,丹佛机场之大,可想而知。除中央票务大楼(旅客在此办理购票、登机及托运领取行李手续)外,丹佛机场还有A、B、C三座候机登机综合楼(大堂)。各幢楼之间有地铁到中央大楼,只需5分钟,地铁列车能保证把旅客迅速送到10多个登机闸口、行李认领处、出入境口岸等任何一个地方。
③高峰期间,丹佛机场能够接受三架飞机在几条平行的跑道上同时着陆。跑道的间距不少于1.3公里,所有起降飞机跑道和滑行道均互不交叉。
④丹佛国际机场大,但是它绝不是“憨大”,无处不在的高新技术使它成为当今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机场。通过800台摄像机,控制中心对机场上所有飞机、车辆和旅客的动态了如指掌;气象多普勒雷达和其他精密仪器能有效地测出机场周围的一切变风及微气旋的变化和发展,并及时反馈到控制中心。为了避免电磁场对信息传输的干扰,所有设施都不用电线而用光纤相连接,光缆总长度达8500公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最大限度地保证飞行安全。
⑤机场中央大楼气势恢弘,明亮宽敞。大厅正中挂着丹佛市长韦勃的大幅灯箱彩照,整座大楼的墙壁与地面均装嵌着产自落矶山深处的红色花岗石,一副皇者的高雅气派。屋顶上那一顶顶白色大帐篷状的饰物,乍看上去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但离开机场从稍远的地方望过去,则令人不禁拍手叫绝:那不是落矶山脉一座座皑皑雪峰在艳阳天下熠熠生辉吗?
⑥人们也许会问,丹佛有必要建造这么一个硕大无比的国际机场吗?
⑦打开地图,一眼就能看出,丹佛正处在美国东西两岸的连接点,同时,它也是欧洲大陆到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心。由于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能与美国东西两岸、西太平洋沿岸、欧洲、非洲及拉丁关洲在同一个工作日内进行通讯联络。此外,丹佛又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向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进行一次性中转及一次性反射卫星转播的大城市。把终端设在丹佛,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电话和电视传输成本。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丹佛国际机场具有哪些特点。(3分)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3:“丹佛又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向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进行一次性中转及一次性反射卫星转播的大城市。”句中划线词“唯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硕大无比,气势恢宏,智能化程度最高。(每点1分,3分)
小题1:列数字、作比较(2分)。更加直观形象地突出了丹佛国际机场的硕大(2分)。
小题1:不能。“唯一”强调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城市能够向各大洲进行一次性中转及一次性发射卫星转播,从而突出丹佛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就突出了在丹佛建造这么一个硕大无比的国际机场的必要性。(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梁劲舟的《丹佛国际机场》一文,完成小题。(10分)①世界上哪个机场最大?是美国芝加哥的奥梅尔、德国的法兰克福,还是英国伦敦的希思罗?都不是!如今,坐头把椅子】;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小题1: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原因有哪些?请至少列出三条理由。(3分)
小题2:第三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
小题3: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小题4:文中提到了哪些解决“白色污染”的办法?你赞成哪一种?简述理由。(3分)
小题5: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请再为治理“白色污染”提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
小题6:请你为消除“白色污染”拟一条公益广告。(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小题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小题2: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下列说明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这个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活动。
C.中国,作为该计划的理事国之一,自从加入起就热衷于此计划的实施。1978年成立了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D.这个计划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和为生物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方面依据的窗口。
小题3: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大脑、智商与基因
林森
人类进化到现在的特征和相貌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所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同时也取决于人类丢失或自我删除了一些可能无用或制约自身发展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与大脑的容量和智商都有关系。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但是两者的形状却有较大不同。其中,人类产生意识和决定行为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人和黑猩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遗传密码,发现了人与灵长类动物在大脑以及其他方面形状差异的奥秘。
研究人员在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发现了510个基因片段,但是这些基因在人类中却不存在。而新发现的这些基因基本上都是调控基因,它们的功能是开启或闭合邻近的大量基因。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缺失的基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是群集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周围。这些缺失的基因有什么功能呢?首先,研究人员确定了这些在人类身上缺失的基因可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其次,还有一些缺失的基因可参与大脑的发育。
在这510个黑猩猩拥有但人类缺失的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基因是控制大脑发育的,就像一个闸门或开关,它如果存在,则位于一个抑癌基因GADD45G的旁边。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基因缺失,才使得大脑的发育可以不受太多控制,所以大脑发育得更大,大脑的容量也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神经元,使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过去的研究也表明,人类所拥有的一些特殊基因促进了大脑的快速发育,从而使得大脑容积变大,人变得更为聪明。
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分子生物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戴维?豪斯勒宣称,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数百万年前,人类祖先基因组中一个基因的进化速度比基因组其他部分快约70倍。这部分基因可能在人类大脑容积快速增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这个基因是使人类大脑体积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个基因就是HAR1。HAR1基因在妊娠后约7~19个星期形成,这一时期正是人类胚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豪斯勒的研究小组在观察了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49处最大的差异后发现,HAR1基因在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HAR1基因直到3亿年前才出现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祖先身上,无脊椎动物和鱼类都没有这一基因。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黑猩猩和鸡在这个基因上只有两处核苷酸(DNA的基本成分)有差异,但黑猩猩和人在这一基因上有差异的核苷酸却多达18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差异应该在人类约5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出现。正是这一基因的快速进化引发大脑皮质进化,使人类大脑发展出更复杂的功能,比如语言和对信息的处理。
人类祖先离开树林生活和开始直立行走时所面对的压力造成了这种速度惊人的基因进化。所以,如果要追寻人类大脑进化快的生物学原因,那么,某种基因如HAR1基因的快速发展和表达也是人大脑容量变得更多的重要原因。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1期)
小题1:本文题目“大脑、智商与其因”,读罢全文,你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小题2:文章开头就提示了本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试简要概括。(2分)
小题3:“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这句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这部分基因可能在人类大脑容积快速增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这个基因是使人类大脑体积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中的“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小题5: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人与黑猩猩两者的形状有较大不同其原因是人类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   )
(2)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缺失的基因能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和大脑的发育。(   )
(3)研究人员发现黑猩猩和鸡在HAR1基因上只有两处DNA基本成分有差异,而黑猩猩和人在这一基因上有差异的DNA基本成多达18处。(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弓”中为何多道弯》,完成下面题目。(13分)
“弓”中为何多道弯
戴吾三
①弓为人们所熟悉,它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今天拉弓射箭转化为有益的竞争项目。与“弓”有关的常用字不少,如强、弱、张、弛等。
②“弓”是象形字,古人用弓,平时松下弦,战时张紧弦,故甲骨文中“弓”对应两个字形。注意不管“弓”的哪一字形,中间都有道弯,这是为什么?
③弓起源很早,考古发现,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遣址中有石镞,这表明当时先民已经使用弓。早期的弓为竹或木制,容易腐朽难保存下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将一根竹片或者树枝弯过来,用一段绳子系紧,拉住两端,便成一张弓。这种弓,大致是个半圆形,再确切点说,是段圆弧形。
④现代的“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⑤弓的中间为什么要弯一下?由现代力学知识知道,一根直的竹材可以想象是由许多薄竹片一层层粘在一起的。当竹子弯成弧形,外层竹片受拉力,内层竹片受压力。如果拉弓的劲越大,竹材弯的越厉害,当力达到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折断。为了让竹材承受较大的弯力,而外层不致裂开,于是古人想到,将竹材向相反的方向预先弯一下,使外层先受些压力,内层先受些拉力。等到使用弓的时候,外层受拉,内层受压,便可从内部先抵消一些力,而使弓承受的力增大,这样,“弓”的样子就形成了。先向反方向弯一下,用现代的工程术语叫做“加预应力”。先弯一下会产生预应力,这种方法在古代最先应用于制弓。早期的记载不详,宋代时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做了有关的记述,该文总结得很精辟,说:“(弓)揉其材令仰”。“揉”的意思是“弯曲”,“令仰”就是“向相反方向弯一下”的意思。这样制作的弓,力量就大了。出土所见战国时代的弓,中部正是向内弯的,说明当时制弓工匠已懂得预应力的应用。
⑥由于中国古代的弓早已不是圆弧形,故诗人比喻天上的残月,很少用“弓”。
⑦而日本语中,“弓张月”一词是“弦月”的意思,弦月以“弓”命名,似可意味着古代日本的弓,就没有那一道“弯”。希腊爱基那岛庙(约公元前480年)庙顶上有一艺术雕像———战士在射箭,此也可说明古希腊时期尚未发明有预应力之弓。
小题1:用一句话说说“弓中间加道弯”的原因。(筛选文章信息)(2分)
小题2:结合文章第⑤段,解释什么是“预应力”。(提炼关键信息)(3分)
小题3:有人认为第③段加线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这句话有些多余,不如去掉,你的观点和理由呢?(揣摩遣词造句)(3分)  
小题4:第⑤段推理的过程非常严密:先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           ,再引古籍《梦溪笔谈》为证,最后以                   为证,令人信服。(分析推理过程)(2分)
小题5:文章引用《梦溪笔谈》起什么作用?(赏析文章美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藏羚羊:认识青藏高原的钥匙
刘务林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哺乳动物,中国文字记载很早就有这个吉祥、珍稀物种记录。
在《山海经》中记载有一种动物,名曰“酃羊”,从图形看,牛眼睛,马嘴巴,胸腹尾尖有须毛,腿健而偶蹄,尤其是所绘的一双角,直而长,生长于额顶,角有明显的环棱,角尖稍稍向前弯曲。这一切描绘与现代藏羚羊形象非常近似。同时,其名“酃羊”的“酃”(línɡ)字与羚羊同音。元明清时期,经常有大臣经青海到西藏,他们也曾亲眼见到奔跑的藏羚羊,并做了记录,称其为“独角兽”。在已发现的西藏早期岩画中,西藏西部日土县乌江乡境内塔康巴岩画上就已雕刻着藏羚羊的图像。
藏羚羊真正被社会更高度地认识大概也就是近30年来的短暂时间。我有幸在这20年内与藏羚羊结下了不解之缘,总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动力推动着我,每年都想见到藏羚羊。
由于西方有钱人发现了藏羚羊绒的特殊功能,这给藏羚羊带来了厄运。从一个在世界屋脊上生存了数百万年、种群达百万只以上的庞大群体,到一度几乎落入物种生存安全的谷底,仅有几万只。也算是因祸得福,这种高原精灵在世人的关爱下,一举被捧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原型之一,现在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藏羚羊的价值,尤其它的科学和文化价值。
我深感幸运,交往20年的朋友一举成为“名人”,顿感过去几十年在辽阔的藏羚羊家乡——羌塘高原,所遭遇的每一次惊险都成为美好的记忆。我亲身体会了作为一个藏羚羊相伴物种的美妙:夏季的一天,我艰难地步行在羌塘大地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尽情呼吸着一尘不染的空气,宁静而空寂的大地送来阵阵泥土和嫩草的清香。我们看到,精灵的藏狐在耐心地等待猎物——鼠兔;藏羚羊母仔群体在喂奶、嬉戏、起舞;远方列队的西藏野驴,鱼贯而行,穿过大草原。
那是1987年的一个夏天,我与同事们初次进入藏羚羊的家乡,经过多次陷车后,又遇到一阵冰雹的“洗礼”。不多一会雨过天晴,太阳的光辉又洒向了大地。考察队员们正在体会和议论着高原瞬息变化的天气,从我们视野的低洼处冒出一群20多只矫健的公藏羚羊,他们像一队整齐的骑士,高举头顶的利剑,列队从我们几十米远的侧旁跃过。队员们个个为见到藏羚羊而兴奋,更羡慕能够自由驰骋在这块辽阔大地上的生灵。
打这以后,我与藏羚羊相伴了20年。在这20年里,我记录了它们的“吃、住、行、恋、舞,愁、苦、难、病、痛”。藏羚羊确实有着它们自己社会的情结,有着与同伴和敌害的恩仇。它们的确是羌塘大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人称之为羌塘三大家族(藏羚羊、野牦牛、西藏野驴)之一。它们在这辽阔、空寂的大地上,时而分成一列小队,时而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庭,时而又单打独斗。藏羚羊的存在,生动地体现了羌塘大地的活力,吸引了全世界人们关注藏羚羊和它们所生活的青藏高原的生态。
藏羚羊在生活需求中,爱好的是海拔5000米的宽阔草原。我研究藏羚羊,无法分开的是以藏羚羊为主的一系列生态生物链接,包括那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同伴,人类经济社会对藏羚羊与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人类保护生态与藏羚羊的动机……藏羚羊成为认识羌塘大地自然生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一把钥匙。
(选自《森林与人类》2010年第6期)
小题1: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藏羚羊的?(3分)
小题2:第二自然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第四自然段有一个词“因祸得福”,其中的“祸”指什么?“福”指什么?(3分)
小题4:、根据结尾段的描述,如果不保护藏羚羊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