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食虫植物开花①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近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内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食虫植物开花
①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近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内的“白颈”、“朱思迪”等多个品种的瓶子草已进入花期。瞧!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有的甚至比叶子高出许多,柔弱的花茎支撑着硕大的花朵显得有些吃力。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②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其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瓶状叶外部色彩鲜艳,内壁能分泌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相混,起到溺死并消化昆虫的作用。瓶状叶的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前来采吃,一旦受骗的昆虫爬进内壁,滑落到瓶内的消化液里,将受到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溺死其中无法逃出生天。昆虫的尸体在瓶子草消化酶的作用下,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③吃饱喝足的瓶子草在每年的4-5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单生茎顶,两性,花朵较大,呈紫色或粉红色。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花朵具有复杂而精密的构造。
④瓶子草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正是瓶子草的这种异花授粉也就决定了它的不简单。
⑤当然聪明的瓶子草不会对所有造访的昆虫都格***勿论,为了避免授粉的有益昆虫掉进“瓶”内被误食,它的花茎往往高出叶子很多。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摘编自2012年5月7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总分顺序
小题2:下列句子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      ) (2分)
A.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
B.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C.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
D.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与瓶子草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瓶子草的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
B.瓶子草叶子分泌的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想混,可以溺死并消化昆虫。
C.瓶子草花朵的构造复杂而精密,花单生茎顶,两性,呈紫色或粉红色。
D.食虫植物瓶子草的授粉方式一般是异花授粉,蜜蜂是其唯一的授粉者。
小题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聪明的瓶子草利用自身的氨基酸把昆虫的尸体变为营养物质消化酶吸收。
B.蜜蜂采蜜的,要进入瓶子草花朵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
C.蜜蜂经过花朵柱头会造成自花授粉,所以离开花朵空腔时,可以不从盖状的花瓣飞出。
D.瓶子草的花茎往往高出叶子很多,是为了引诱那些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掉进“瓶”内供其享用。

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解析

小题1:这篇说明文由现象到本质来说明瓶子草开花,先说明瓶子草开花高高挺出的现象,然后分析花径高出叶子很多的原因,因此说明顺序应该是逻辑顺序。
小题1:其他三项都属于生动说明,都用了比拟的手法,语言象形生动。
小题1:文中第④段“蜜蜂是瓶子草最主要的授粉者”,而非“唯一”,D项表述与原文不一致。
小题1:A项出自第②段,原文是“昆虫的尸体在瓶子草消化酶的作用下,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C项出自第④段,原文是“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 D项出自第⑤段,原文是“为了避免授粉的有益昆虫掉进“瓶”内被误食”。
核心考点
试题【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食虫植物开花①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近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内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说明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小题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 分)
小题2:选文第③ 段划线字“约”有什么作用?( 2 分)
小题3: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小题4: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生活中的核辐射
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新型楼盘不断问世,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 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⑤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⑥至于形形色色的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⑦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⑧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⑨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⑩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⑪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                                                                     
                                                                     ;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
小题1:本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3分)
小题2:分析开头第①段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阅读文章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
小题4: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请列举两条防止核辐射的具体措施,将第⑪段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空白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小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陈斌 沈俭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小题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3分)
小题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青草变牛奶的秘密
当我们每天喝着香喷喷的牛奶时,你想过没有,这些牛奶是怎么来的?
你可能会说,牛奶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呀。可是牛吃的明明是草,是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为什么会产出高蛋白的牛奶呢?
原来,青草变牛奶,是微生物和它们所分泌的酶的功劳。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总是各就各位,在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安家落户。
有一些微生物发现,牛的瘤胃是它们生长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它们喜欢的无氧环境,没有可怕的胃酸,而且总有着取之不尽的食物。于是,这些小家伙纷纷光顾这里,居住下来,分解纤维素是这些小家伙的拿手好戏,因为它们能分泌纤维素酸酶,将纤维素降解,同时释放有机酸,供牛吸收利用。当然,至此,还没有大功告成。
牛还有其他3个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被初步消化的纤维素和微生物会一起陆续进入牛的这3个胃,那里是胃蛋白酶的天下。不过,这时那些“功臣”微生物们可就性命难保了。胃蛋白酶太厉害了,它在将草料分解成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供牛制造牛奶的同时,也将微生物一起消化了。
这样看来,牛身体内的这些微生物实在是很了不起,为了帮助牛消化草料,生产制造牛奶的原料,连性命都“不要”了。
我们能喝上牛奶,不仅要感谢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更要感谢牛体内那些微生物的牺牲精神。能分泌纤维素酸酶的微生物不仅生活在牛肚子中,在自然界也是广泛存在的。科学家们想到,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纤维素资源,人类却无法利用,如果利用微生物来生产纤维素酸酶,分解自然界的秸秆、树皮、树叶等纤维素,人类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了。
小题1:青草变成牛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文章多处采用拟人的手法,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柑橘害虫。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小题1: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指代内容.(5分)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3分)
(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2分)
小题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3分)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问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小题5:从文中昆虫的行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