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古代酒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引酒且饮之________
②夺其卮曰__________
③遂饮其酒__________
④终亡其酒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蛇添足》一文的主旨是在暗示我们做事,不可如何
B、粗心大意
C、手忙脚乱
D、自作聪明
4、《画蛇添足》一语后来比喻
B、雪中送炭
C、操之过急
D、多事无益
答案
②他的
③于是,就
④丢掉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画脚呢?
3、D
4、D
核心考点
试题【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沈复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指出下列句中“之”字各指代何种事物。
(1)昂首观之:________________
(2)观之,兴正浓:____________
(3)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奇特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完成下面表格,将被想象物与想象物意义对应起来。
序号 | 被想象物 | 想象物 |
(1) | 蚊群 | |
(2) | 蚊群冲烟飞鸣 | |
(3) | 树林 | |
(4) | 野兽 | |
(5) | 土砾凸者 | |
(6) | 土砾凹者 | |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 ]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文言文《伤仲永》,完成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1)父异焉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 (4)贤于材人远矣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幼年时天资非凡,少年时___________,青年时___________。说理部分点明了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4.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论语〉十则》节选,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 (2)思而不学则殆( ) (3)人不知而不愠( ) (4)温故而知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几则内容,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记承天寺夜游》VS《答谢中书书》 甲《记承天寺夜游》 |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乙《答谢中书书(节选)》 |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甲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作者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