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阙_______  襄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答案
1.阙:通“缺” 襄:上
2.(1)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4.B
核心考点
试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睛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 绝: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以也。 疾: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不可缺(   )
(4)亡天下(   )
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讯
C.交通 妻子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分别是谁?他们两个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几句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乌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昊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和盛的样子,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俱      前人之述
B.遂葺宇上     择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
D.未复有能与其者  邑人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云兴霞蔚(   )
(2)自梢至根(   )
(3)尤丹青(   )
(4)故俗恺之有三绝(   )
2、下列句中划线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________”;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________”。
题型:陕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