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今日不雨( )
(3)王之蔽甚矣( )
(4)故愿王熟计之也(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理解。
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___________。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_____”字就是明证。
4、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
3、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
4、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临皋亭①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问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③耳。(苏轼《与范子丰书》) 注释:①临皋亭:亭名,在黄州东坡赤壁附近。②第:大宅第。③两税,指国家夏秋两季征收的税收。助役钱,指充当徭役的钱。 1.解释【甲】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念:_________(2)寝:_________(3)但: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一)中苏轼以什么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一)描绘月夜景色,透露出_________;文段(二)对比两处风景,表达了“_________”的观点。 |
文言文阅读。 |
商汤见伊尹 |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令彭氏之子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子不欲吾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令彭氏之子御( ) (2)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 (3)彼受赐矣( ) (4)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将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4)越王句践反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不龟手之药 |
宋人有善为不①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释疑: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聚族而谋曰:( ) (2)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 (3)客得之,以说吴王:( ) (4)或以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