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来源: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 习: ② 发:
③ 为: ④ 明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 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答: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答:
答案
②发:打开。
③为:担任。
④明日:第二天。
2.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地跪着捡起来退下。
3.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4.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尽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加粗字读音有误的是( )
A.益狎(xiá) 大(hǎn)
B.大骇(hài) 窥之(kuī)
C.跳踉(liáng) 噬人(shì)
D.远遁(xún) 黔驴(qián)
2.解释加粗的字词。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_____________
B.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_
C.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_______
D.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计之曰:“技止此耳!”
D.虎大骇,远遁。
4.下列语句翻译不恰当的项是:
(1)下列语句翻译不恰当的项是( )
A.尽其肉,乃去。 译为:(老虎)吃光驴的肉,就走了。
B.虎因喜,计之曰。 译为: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情况说。
C.觉无异能者。 译为: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D.益习其声。 译为: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2)下列语句翻译不恰当的项是( )
A.至则无可用。 译为:运到后,就没什么用处。
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为:认为(驴)要咬自己,十分的害怕。
C.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为: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驴,非常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D.因跳踉大口阚 ,断其喉。 译为:于是跳跃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
5.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课文的相关分析欠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寓言,通过虎吃驴的过程讽刺了那些本无才能却身居高位、仗势欺人的达官显贵。同时告诉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重要性。
B.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生动,尤其是对老虎的心理描写。如“虎因喜,计之曰”,一喜一计就把老虎因摸清驴的底细而高兴至极的心理描写得栩栩如生。
C.“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中“遁”“恐”就是写出了老虎在未认清驴的本来面目之前被驴的庞大外形吓得惊恐万状的情形。
D.“荡倚冲冒”意思是“碰撞、倚靠、冲撞、冒犯”,是老虎为进一步认(摸)清驴的底细而对驴进行千方百计的挑逗,由此可见,老虎的机智,大胆而有谋略。
8.《黔之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老虎吃了驴子以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发挥想像,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短文。
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
5.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说明( )
A.陋室简陋
B.陋室不陋
C.陋室不好
D.陋室很陋
6.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是( )
A.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世人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作者希望自己像诸葛亮、扬子云那样居住简陋,以便受到世人的敬仰。
D.世人应以诸葛亮、扬子云为榜样,不追求高雅的居室,以便受人敬仰。
7.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志趣。
8.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9.学习了《陋室铭》,我们看到了作者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那么是不是说要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放弃物质上的需求呢?谈谈你的看法,限200字左右。
(1)雾凇沆砀:____
(2)是金陵人,客此:_____
(3)冻风时作:____
(4)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问其姓氏。
A、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C、其乡人曰。(《曹刿论战》)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
【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___________之景________的特点.
【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_的特点。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濯( ) 亵( ) 鲜( )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3.下面句中加粗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自从李姓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可是不能摧残玩弄它。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莲花香气远飘,更加清香,高高地直立在水面上。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里陆地上的草本花与木本花,可爱的很多。
5.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 )
A.菊花、牡丹、莲 花各有不凡之处,都是作者颂扬的爱物。
B.“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7.《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____________ ________
“莲花”比喻_____________ 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 ____
8.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9.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_________ ___
喜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用原文中的词语将横线处填上。
2.解释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宾客大宴( )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3)众宾团坐( )
(4)犬吠( )
3.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对下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宾客意少舒
A.宾客的意见很少舒心的。
B.宾客的情绪稍微放松了些。
C.宾客的心情很少舒心的。
D.宾客的心情渐渐舒畅。
5.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6.对第4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模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7.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8.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 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9.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最新试题
- 1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 2Keep your slides simple. If they have too much text, people
- 3Joe Jones, the eldest of the eight children, had to ________
- 4Clinical evidence began to _____, suggesting that the new dr
- 5【题文】读图1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1)恒星①是
- 6—Did you write to Grace last summer? —No, but I"ll ______
- 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空一词1. To eat a balanced diet is very important.
- 8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包括 (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B.的半衰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在核聚变
- 10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羊“多利”诞生于[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
热门考点
- 1阅读下列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
- 2某班抽取期中考试中6名同学的数学成绩是80,90,50,70,60,80.则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0,8
- 32008年10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强烈支持”八国集团扩大规模,尽快共商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八国集团”由美国
- 4库尔勒和上海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
- 5Many people are aware of the beauty of a solar eclipse (日食),
- 6课下,小明向同学们讲2012年网络流行用语“正能量、最美……”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小玲:全神贯注地听小明讲 ②小华打
- 7下图是不同国际组织的标志。2008年5月,缅甸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惨重。在缅甸抗灾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国际组
- 8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西藏代表团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西藏高原重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 9已知由1,x,x2三个实数构成一个集合,x应满足的条件 _.
- 10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