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在文中开头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项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言而喻
C.国恒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
D.行拂乱其所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4.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
6.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地方官,妄自尊大,对下属颐指气使,最终导致单位人心涣散,他也成为“光杆司令”,知情者说他这是“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个人说 的话意思是什么?你认为作一个领导,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撒。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__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这一句。 2.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再举出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下面是其中看法之一: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请你对谁是胜者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日:“郢人垩①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③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石匠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④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语言之矣。” 【注释】①垩:石灰。②斫:削掉。③斤:通斧。④质:对手,搭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若蝇翼:________ (2)运斤成风:________ (3)尽垩而鼻不伤:________ (4)尝试为寡人为之:________ 2.“臣之质死久矣”中“质”指的是( ) A.郢人 B.匠石 C.庄子 D.惠子 3.从这则故事中后来引申出一个成语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4.翻译句子。 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在此处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庄子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能从这个故事中读出别的什么意味吗? 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给( )填上恰当的字,并予以注音、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提示标出各则格言的数字代号。 (1) 谈求知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修身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③⑦⑧中划横线处的意思。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
公输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下边的句子都是疑问句,哪一句与“宋何罪之有?”的语气不同( ) A.南方有鸟,其名鵷 ,子知之乎?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说说墨子对战争所持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