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题目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填空。
(1)这些言论选自________,作者是孔子,他名丘,字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 _________。
(2)出自本十则的成语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论语》  仲尼  思想家  教育家
  (2)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有害
3.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或在浊世中才能显示君子本色。(意思相近即可)  
4.(1)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2)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句中虚词“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时习之
B.默识之
C.敏好学
D.学不思则罔
2.下列实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怨恨,心里不满)
B.学而不(厌倦)
C.学而不思则(迷惑不解)
D.默而之(记,记住)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乎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 。
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 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2)陶后有闻____(3)香远清____(4)濯清莲而不妖____
2.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你了解他多少? 请你写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诗或者能够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要相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爱菊、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你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钟情于莲花,并以莲自况来表白他的生活态度。请你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
下句:松,_____________是树中勇士
题型:吉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
(2)衔赋诗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 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_________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1)才美不外见 ___通 ___  含义: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通 ____ 含义:_________   ____通_____含义: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 _____通 ___含义: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1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