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进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有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董生进士。(举:    )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慕义强仁: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知其必有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因子有所感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失意之士的形象特点。
4.文中两次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深深感到韩愈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内心的焦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答案
1.(1)考
  (2)仰慕正义,力行仁道
2.①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
  ②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意对即可)
3.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4.董生勉乎哉
5.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欲界:佛教所谓的三界之一,这里实指人间。②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③与:参与,即置身其中。奇:山水的奇妙。
1.下面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今共谈(一起谈论)
B.夕阳欲颓(正要落山)
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D.晓雾将歇(将要散尽)
2.本文虽未提到所描绘的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从文中景色的清丽明净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江南的山水之美。作者在写景时,先写__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衬___________;从时间上看,既有___________之景,又有___________之景,层次极为分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___________”,换为四字短语应是___________。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四个字与本文中“沉鳞竟跃”所用修辞方法相同,所描绘的景观相似,那就是“锦鳞游泳”,这里的“鳞”意思是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送董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2.下列句子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  )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对董生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代风俗的不同,并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有才能的人都应该出来做官。
D.文中的“望诸君”“屠狗者”指的是隐于市井的豪侠之士高渐离。
4.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便准备去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称”前的一个“古”字。
C.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燕赵之地”无“感慨悲歌之士”,原因是“风俗与化移易”。
D.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而作者是坚决主张削平藩镇、实现大一统的,如果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因此本文从根本上是反对董生游河北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蜀之有二僧(        )
②贫者于富者曰(        )
③树林阴(        )
④游人而禽鸟乐(        )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洛阳)。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录校尉(官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以清雅著名)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李伯阳,即李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官名)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叫、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踖蹟(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给下面加粗词注音。
(1)(    )司录(    )尉
(2)(    )门者皆俊才清称
(3)太中大夫陈(    )后至
(4)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谁。
(1)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其语语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司录校 尉李元礼接待的客人都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文举与李元礼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是怎样介绍他们之间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