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徐公(于:比)
C.四境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下令。(乃:于是,就)
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进(间:偶然)
C.能面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答案
1.A
2.B
3.(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4.直言不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错:同“措”,放弃。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鎒(yāo nòu):农具。⑤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使曹沫其三尺之剑:__________________
(2)与农夫垅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3)尧亦有所不矣:__________________
(4)则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鱼鳖  为佣耕,何富贵也
B.故物舍所长  食之不能尽
C.来害相报者  时时间进
D.弗逐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  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
   【相关链接】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其里之丑人见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挈妻子而去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祜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祜,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释]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奏欲置酒众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再三良祐,迄不肯来: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 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张说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所不能惟竹:_________________
(2)有竹据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
(3)或芟而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毋以占我花石地: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