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选文,完成1~6题。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题目
题型:辽宁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选文,完成1~6题。期     行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期________________
(2)去________________
(3)委________________
(4)顾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1)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约定 (2)离开 (3)丢下,放弃 (4)回头看
2.通过陈太丘和朋友约期出行,朋友失信,陈纪据理力争,表达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3.(1)朋友是一个不守信、无礼貌的人。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 (1)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对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
  (2)过分。不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有宽容的心)
5.(1)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2)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6.陈太丘/与友/期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选文,完成1~6题。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人琴俱亡》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⑴王子猷、子敬病笃(   )
⑵子敬好琴(   )
⑶因绝良久(   )
⑷月余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哥哥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
B.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况,推测子敬已死,坐着轿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悲伤。这是因为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
C.子猷开始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悲伤所致。
D.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悬念迭出,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晏子使楚》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盗(     )                  
②婴闻(     )
③齐人善盗乎(     )          
④齐之辞者也(      )
⑤吏二缚一人王(     )       
⑥寡人反取焉(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文中,你觉得晏子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这则故事通过写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B.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维护楚国的尊严,又不能激怒楚王,“避席”一词表现了他庄重态的度。
C.晏子在宴会上机智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D.本文通过橘子这一事物,以小见大,表现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过人的智慧。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石潭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
⑵潭中鱼可百头____________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
⑷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治水必躬亲》,完成以下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于掌故(    )
(2)非咨询不(    )(    )
(3)有曲直(    )        
(4)是必得历山川(    )(    )
(5)不可一(    )        
(6)必如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矣(    )
2、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4、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_,是_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第二段,运用了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治水不但要________,而且要_______的道理。还用了_____论证方法,先从____说海瑞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后从____说如果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 _________”。
题型:江苏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吏二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对曰(     )
③晏子入见,立有(     )
而知人之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