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下面是《墨子》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墨子守义  子墨子自鲁即①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②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邑。”子墨予曰:“今有人于此,...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下面是《墨子》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墨子守义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邑。”子墨予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我者也,何故止我?”     
  【注释】①即:就,往。②莫:没有人。③处:居,闲居。④如:宜,应当。⑤劝:劝勉,鼓励。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子不若(    )    
(2)何故我(    )
2.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 天 下 莫 为 义 子 独 自 苦 而 为 义 不 若 已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朋友的不理解,墨子设喻委婉,态度诚恳。读罢短文后,你从墨子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停止,罢手    
      (2)使……止,劝阻,阻止
2.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3 .(1)子墨子从鲁国到齐国,见到了老朋友。     
       (2)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呀!
4.提示:①与人交流语言要委婉,态度要诚恳,要以真诚面对朋友。
                  ②要讲究设喻说理的技巧,做到以理服人。
                  ③要有坚守正义而不动摇的决心,有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核心考点
试题【下面是《墨子》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墨子守义  子墨子自鲁即①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②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邑。”子墨予曰:“今有人于此,】;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昊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遏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攀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锰、郝、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尉(     ) 
②玫大泽乡,收而攻(      )    
③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蕲以东(     )     
④比至陈,车六七百,骑千余,卒数万人(     )
2.试辨析下列三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A.陈胜、吴广皆当行(     )      
    B.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    
②A.扶苏以谏故,上使外将兵(     )      
    B.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万人(     )   
③A.乃丹帛曰“陈胜王”(     )      
    B.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的哪句活坚定了戍卒的抗争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请你说说司马迁所塑造的陈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     )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三晋:本指韩、赵、魏三国,此指魏国。②趣:通”。③蹶 :倒下,这里足受挫的意思。④度:估计。⑤竖子:小子,骂人的话。
1.依次补写文中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齐使田忌而往(带兵)     
B.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齐(看不起)     
C.士卒者过半矣(死亡)    
D.乃钻火之(照明)
3.将“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译为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①庞涓由于骄傲,对齐军作出错误分析的一句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这句话后来概括简缩成了一个成语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膑巧施减灶计,是基于他对魏军什么样的认识?(用原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庞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以下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  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子,是教之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之:动词,到,去。 ②女:女通汝,即你。③彘(zhì):猪。 ④婴儿:孩子。     ⑤知:智慧。
1.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女(回来)                  
B.顾为女杀彘(返回)  
C.特与婴儿耳(开玩笑)        
D.遂彘也 (烹调)  
2.下列加粗的“之”,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①曾子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②其子随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③曾子欲捕彘而杀 (它,指猪)      
④妻止曰 (他,指曾子)     
⑤听父母之教(的)  
A.①    
B.②    
C.②④⑤     
D.③④⑤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之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欺之而不信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释】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④诣: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通“伸”,伸张。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鄙________________
②将军宜枉驾之________________
③故临崩寄臣大事也____________
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1)对联中“两表”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一对”指的是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邻、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 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下列加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思惟北征(唯一的思想)     使孙策坐大(妄自尊大)
B.欲以长计取胜(长远之计)    夫难者,事也(衡量,预测)
C.曹操拊手(拍手,形容得意之状) 鞠躬尽(劳累)
D.秭归蹉跌(跌跤)        劳费正等(相等,一样)
2.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并日而食——两天才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说行军艰难,不能按时进食。
B.伪定一时——意指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蜀汉自居正统,所以称曹为“伪”。
C.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为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D.死而后已——到死了然后才停止。已,“停止”之意。
3.这篇表文是在魏将曹休被吴国打败后,诸葛亮想出兵伐魏,但群臣疑虑,后主动摇,便上此表,分析形势。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4.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