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课内阅读【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课内阅读【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释】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④诣: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通“伸”,伸张。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鄙________________
②将军宜枉驾之________________
③故临崩寄臣大事也____________
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1)对联中“两表”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一对”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①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②拜访
  ③把
  ④因此
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1)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2)(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意对即可)
5.(1)《出师表》 《后出师表》
  (2)《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可)
核心考点
试题【课内阅读【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邻、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 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下列加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思惟北征(唯一的思想)     使孙策坐大(妄自尊大)
B.欲以长计取胜(长远之计)    夫难者,事也(衡量,预测)
C.曹操拊手(拍手,形容得意之状) 鞠躬尽(劳累)
D.秭归蹉跌(跌跤)        劳费正等(相等,一样)
2.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并日而食——两天才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说行军艰难,不能按时进食。
B.伪定一时——意指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蜀汉自居正统,所以称曹为“伪”。
C.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为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D.死而后已——到死了然后才停止。已,“停止”之意。
3.这篇表文是在魏将曹休被吴国打败后,诸葛亮想出兵伐魏,但群臣疑虑,后主动摇,便上此表,分析形势。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4.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赏析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日:“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日:“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日“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日:“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①水甚___________
②乘小船湘水_____
③今何为?_______
④益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谵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1)公输盘不(               )   
(2)请之(              )   
(3)北方有臣者(              )
3.解释加粗的字词。   
(1)夫子何命焉(                )  
(2)愿借***之(             )   
(3)吾义不***人(             )   
(4)子墨子起,拜(                )   
(5)不可谓(                 )   
(6)不可谓知类(                  )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义固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____、____、____、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于运用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辩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6.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人”,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  这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__之中,最终折服,放弃__________的错误行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乏,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臣。***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句子中与“楚王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     
A.桓侯使人问之。     
B.见两小儿辩斗,问其。     
C.温而知新。     
D.而两狼之并驱如
2.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公输盘不说”的“说”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子墨子起,再拜,曰:“请之。”     
B.扁鹊望桓侯而走。     
C.义不***少而***众,不可知类。     
D.于是公输盘。
3.下列词语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其文(轩:窗户)     
B.胡不我于王(见:引见)     
C.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友爱)     
D.不已乎(胡:为什么)
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荆之地方五千里”的“之”相同的是(    )。     
A.吾欲之南海,何如?     
B.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C.子墨子九距之。     
D.公输盘之攻械尽。
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有短褐而(其人)欲窃之。     
B.王曰:“(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盘)必取宋。     
D.虽***臣,不能绝(宋城守御者)也。
6.体味下面句子,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傲慢,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列与文中“将法太子”中的“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木兰诗》)     
C.晓雾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兵。(《陈涉世家》)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断四处)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