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人有负盐负薪者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
题目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B.域民不封疆之界
C.徐喷
D.不千里称也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2.C
3.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
4.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从文中引发出来,且言之成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人有负盐负薪者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岳阳搂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5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哪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 
A.浮跃金 
   以先帝遗德  (《出师表》)
B.春和
   四时之不同(《醉翁亭记》)
C.国怀乡
   尽其肉,乃(《黔之驴》)
D.连月不
   开
我东阁门(《木兰诗》)
E.多会
   今诸生学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    ) 
A.(洞庭湖)衔远山,(洞庭湖)吞长江。
B.呼尔而与之(吃)。(《鱼我所欲也》)
C.先自度其足,而置之(于)其坐。(《郑人买履》) 
D.乃以瓦布之,而(梯)动如初。(《梵天寺木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唐贤今人诗赋”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范仲淹认为,洞庭湖全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问题。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齐国厚葬(       )
②布帛于衣裘(        )
③桓公之  (       )
 ④厚葬之风矣(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
A.入无法家拂士
B.战请从
C.至无可用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1-5题。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齐国厚葬(       )
②布帛于衣裘(        )
③桓公之  (       )
④厚葬之风矣(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
A.入无法家拂士
B.战请从
C.至无可用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 
扶苏数谏故___________
为天下___________    
固以之矣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陈胜为准备起义做了哪几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渔人甚之_________ 
阡陌交通_________
便还家_________ 
欣然往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哪两件事最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把桃花源描绘得那么美好?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