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①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茆②屋,有田五十亩。及贵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茆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云。   (选自《明史·刘崧传》)
【注释】①钞:通“抄”。②茆(máo):通“茅”。③贵:指地位高,也指做官。④葺:修。⑤家累:家属。⑥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A.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B.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C.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D.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2分)
(1)易(   )   (2)旦(   )
小题3:本文重点写了刘崧为官后的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分)
小题4:联系全文,归纳刘崧的性格品行。 (2分)
答案

小题1:B(2分)
小题1:(1)更换(1分)            (2)天亮(1分)
小题1:(1)(1)做了高官后,其田产仍无所增益; (2)盖了约十年的布被套,直到被老鼠咬坏才换,并剪裁好旧被套做儿子的衣服; (3)任官时不带家属,连书童也送回。 (4)每天下午下班后,点灯读书,作诗。 (答到以上其中两点的大意,即可得2分)
小题1:(1)好学上进,善于作诗; (2)天性廉慎,修养品行。(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一般遵循结构以及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概括刘崧的几件事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刘崧”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①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茆②屋,有田五十亩。及贵③,】;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春秋左传注》)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焉间:参与
B.肉食者鄙:卑鄙
C.弗敢也专:独享,专有
D.既,公问其故克:战胜
小题2:下面语句中划线的“于”与例句中的划线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战长勺
A.皆朝
B.彼其忠实心诚信士大夫也
C.每假借藏书之家
D.此所谓战胜朝廷
小题3: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听说齐国攻打鲁国主动请见庄公,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他独具远谋的气度和自信。
B.曹刿与庄公关于作战条件的对话反映出曹刿的军事思想:只要取信于民就一定能战胜敌人。
C.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行为表现出他富有作战经验的一面:重实地考察的谨慎稳重。
D.曹刿在战后对敌我双方的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他以弱敌强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思想。
小题4: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划线字(4分)
①请广于君 (        )    ② 故不错意也(         )
③天下缟素 (        )      ④长跪而之曰 (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小题3:文段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2分)
小题4: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              ,也照应下文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2分)
小题5: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一例,并做简要介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节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弗敢也                    (2)臣之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焉时时而B.小大狱面刺寡人过者
C.何战皆美于徐公D.皆于齐于是入见威王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从写法来看,甲、乙两文都对人物运用             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甲文中曹刿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意识到要想以弱胜强,须取信于民;乙文中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2分)
小题5:结合课文说说齐威王与鲁庄公有什么共同的优点?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之(    )    (2)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
(3)寡人矣(    )      (4)图而匕首见(      )
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题目。(6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小题1:选段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4分)
答:           
小题2:怎样理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句话的意思?(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