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12分)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孙叔敖婴儿之时                  ②恐母而死也                
长,为楚令尹                   ④未治而国人其仁也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2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是(2)离开(3)等到(4)信用
小题1: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1:(1)刚才我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我担心会离开母亲而死去啊!
(2)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小题1:示例:孙叔敖从小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牲自己。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12分)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②,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③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注】:①俭:荒年。②率物:为人表率 ③豁:抛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水俭(遇到)B.处之不(容易)
C.得补诸生(开始)D.畚土筑垣以居(亲自)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殷仲堪既荆州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B.尔曹其存仲永通悟
C.语人曰未识书具
D.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结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②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小题4:殷仲堪与江天一虽身份不同,但同作为读书人,他们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
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注释】①邸:客舍。②见罢:只召见但未加新的任命。③股肱(gōng)郡:重要之郡。
小题1:下列句中的划线的词与“陛下无故召臣”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B.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C.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D.此独以跛之,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小题2:用“/”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小题4:从选文看,季布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父异  (       )
(2)稍稍宾客其父(       )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小题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仲永父亲的什么形象?(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小题1:下面与文中“自号玄晏先生”一句中的“自”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B.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C.并自为其名(《伤仲永》)D.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小题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岂 我 居 不 卜 邻 教 有 所 阙 何 尔 鲁 钝 之 甚 也!
小题4:文中“孟母三徙”和“ 曾父烹豕”的故事各说明了什么? (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①,请以奉宾客。晏子辞。 (注: ①市租,税款 )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 为者也(       )         (2)其实味不同(             )
(3) 盗    (       )         (4)使者   (             )
小题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
相同的句子。(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